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_张会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_张会敏

河北省任丘市于村乡张家庄小学 河北省 062550

摘要: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一步融合,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公式得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源于形式,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师缺乏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的能力,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教学应用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1.1适合小学生的天性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因素,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动画、游戏等动态画面,倘若把动态画面应用于课堂教学,会很适合小学生的这种天性。而且,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能够把数学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小学生认知、理解与记忆。对小学生来说,有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数学不再是课本上的刻板知识,而是有了更多的活力与吸引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育其数学思维,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1.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后,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包含文字、动画、图像等在内的数学教学课件,这极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搭建了平台,便于构建互动式课堂。同时,也扩大了数学课堂的教学容量,使大量、枯燥、不易被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提高了数学课堂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小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趋势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些年来,我国数以万计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策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成果有目共睹,其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是必然趋势,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趋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极力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结合生活开展教学活动,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为教师提供了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再现在课堂上,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便于构建生活化课堂,这适应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趋势。

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概述

信息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断的推动和促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和跨越式进步。广大教师必须不断地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将信息技术作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研究课题,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达到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发展的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当前已不再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课堂教学座椅彻底的改变,实现通过信息技术,实时课堂的教育学和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管理,实现教育各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当前阶段已不仅仅是挖掘和利用资源来支持课堂教学改革,改变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利用互联网课程资源的同时,也要为课程资源网络化做出贡献,上传优秀的课堂教学和课例,以供其他教师和广大学生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3.1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导致了学生认知上的困难,在理解数学概念时不够深入,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放弃数学学习的倾向。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进行深度融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对概念进行认识和理解,最终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实现举一反三。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学生对概念认识的难度,大大降低教师的工作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比较”这一概念的教学时,因为“比较”这个数学概念本身存在极强的抽象性,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概念和听教师单纯的讲解,仍然不能较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部分学生即使是通过字面解释理解了这个概念,由于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对概念的掌握也不够深入。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将概念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借助课件或者微视频,针对“比较”这一概念,围绕事物的不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数量、不同快慢等进行形象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内化自己对“比较”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观察完以上展示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互动交流功能,对以上概念进行随堂检测,让学生比较不同大小、轻重、数量等,这样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3.2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回归生活,学生要掌握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限制,很难有效理解数学知识,加上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普遍不高,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习效率低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可以将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创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例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把自己对人民币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告诉给学生,或举几个现实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达到对知识点的讲解。事实上,教师的这种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学生很难真正认识人民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不同材质的人民币进行展示,再向学生展示纸币与硬币的人民币都有哪些面额,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人民币就会有一定的概念,这时教师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吃早餐时要付人民币、买菜时要付人民币、在超市结账时要付人民币等不同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币使用的广泛性。这样一来,学生就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轻松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3.3借助信息技术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是师生交流高效的课堂,它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创设富有趣味性、丰富性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师生有效互动常见的手段。例如在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各种对称的实物,如窗花、窗户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教师巡堂点拨。最后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优势,对相关图形进行拖拽,让对称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结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及未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符合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趋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重难点的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数学构想,所以教师应当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姬相如.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26):72-73.

[2]林清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08):184.

[3]王艳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05.

[4]王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8(13):151-152.

论文作者:张会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_张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