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论文_李仲胜,谢凤楠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论文_李仲胜,谢凤楠

——有感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 李仲胜 安徽省阜南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236300;谢凤楠 安徽省阜阳市三塔中学 236600

摘 要:教育即唤醒,教师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命潜能的最好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

关键词:展示自学效果 展示合作效果 展示探究结果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面对人生、展示自我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让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师怎么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对学生学的活动过程比较忽视。于是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就减少了,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今,在新课程标准下参与式教学法的引进,完全改变了以往那种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由“讲演者”变为“导演”,学生由“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调整、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课堂氛围中自己吸收消化知识,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教学任务在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上得以顺利地完成。当然,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要经过一番努力的。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进行参与式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内在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老师合作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推进教学活动。教育即唤醒,教师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条件满足学生的展示欲,是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生命潜能的最好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的兴趣。

学生的课堂展示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满足表现欲、获得成就感的重要平台,也是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长效兴奋剂。自学、展示、反馈,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三部曲,展示承前启后,其效果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展示以问题为纲领,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换分享,以问题定反馈。根据展示内容、参与人数及展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展示分成三个环节。

一、展示自学效果

第一个环节主要展示学习自主学习(以独学、对学为主)成果,其效果相当于自学检测。小组长根据教师课前编印的导学案,布置展示任务。这个环节展示的效果取决于三:首先,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避免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忙乱;其次,教师和小组要合理选择展示学生,尽可能将简单的任务分配给那些学习能力暂时落后的学生,给他们一个“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桃子”,既满足展示欲,又增加自信心;第三,合理铺垫,引出第二重展示,无浅难以入深,知难方思勇进。此为展示的第一重境界,即知识的积累。

例如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展示如下内容:

1.了解作者,介绍作者。

2.给加点字正音。

豁然( ) 俨然( )阡陌( ) 垂髫( )

便要还家( ) 刘子骥( ) 诣( )

3.解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业: 缘: 夹岸:杂:

异:穷: 舍: 豁然:

平旷: 属: 怡然自乐:悉:

所从来:咸: 问询:先世:

妻子: 邑人:不复出焉:焉:

间隔: 皆: 叹惋:延:

语告: 不足:既: 志:

如此: 遣: 欣然:

4.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结合课下注释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2)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3)朗读练习:要求:①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②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4)朗读展示:①小组展示朗读成果。②全班齐读。 

二、展示合作效果

第二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经过充分的小组合作,展示异样纷呈。从形式上看,板书、朗读、背诵、讲解是常规,小品、辩论、话剧、演讲也算常见,漫画、书信、板图、书法亦无不可,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课而异。从分工上看,优生演讲辅导,中等生记录补充,学困生学习欣赏,各显神通,各得其所。从效果上看,老师攻心——搭建展示平台,自己退居幕后,满足学生乐于表现之心;学生开心——展示是一种释放,聆听是一种美德,质疑是一种碰撞,总结是一种提升。多样的形式,合理的分工,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此为展示的第二重境界,即能力的提升。

下为《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第二环节展示内容。

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处:

1.想象桃源之“美”。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2.理解桃源之“乐”。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3.评读桃源之“奇”。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三、展示探究结果

在《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要求学生展示的第三环节内容。

1.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你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第三个环节主要展示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在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辅以深入的探究,对要展示的内容胸有成竹。展示的同学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而游刃有余的从容,而欣赏的学生却没有东吴群臣的刁难和无礼。于是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展示的学生体态落落大方,声音洪亮圆润,语言简洁流畅,书写格式规范,板书过程完整,观点是非分明……听展者时而聚神聆听,时而质疑提问,间或补充评价,有时指出不足……文本中个性解读在展示中生成了,质疑习惯在展示中养成了。学习与学习的经验在课堂上交流,生命与生命的能量在交流中传递,学习不仅是在知识的超市中选购,更是一种生命的狂欢的舞蹈!展示,让学习成为一种美妙的享受!此为展示的最高境界,即生命的狂欢。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和鼓舞。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

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课堂教学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师关注的是自己怎样讲,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的参差不齐;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认识和接受;“垄断”了课堂的发言权使学生处于“哑巴”境地。而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地对话”,为此应尊重学生,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把课堂变为师生交往的场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真理的发现途径和问题解决的路径。为了实现师生的平等交流,首先,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发言权,多用一些鼓舞性的语言;再次,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创设“百家争鸣”的平台。总之,对话教学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积极提倡六个“允许”: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学生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失误允许学生订正;有时也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这样做,学生才会排除一切心理障碍,才会真正体现出《语文课程标准》里说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真正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更多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让更多孩子享受生命狂欢的酣畅,在展示中学习,在展示中提升,在展示中成功,这就是课堂展示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2]《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3]《中国教师报》。

[4]《教育学》。

[5]《有效上课》。

论文作者:李仲胜,谢凤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论文_李仲胜,谢凤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