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吴水娥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吴水娥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激励性评价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还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的地去阅读、求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点入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时刻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造成冲突。教师就要利用这一矛盾冲突精心设疑,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思维动机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如教学“菱形的性质”时,可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设疑:“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除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然后请学生分小组去探求、去验证。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愿望。

二、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再让学生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摆放成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摆放好。此时学生情绪高涨,顺势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求得正方形面积?学生通过交流,探究,得出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求正方形面积。最后总结出勾股定理,也就水到渠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将活动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大的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上课、批改作业、分析试卷。用赏识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对你的课感兴趣。

比如课堂上注意到一些问题的讨论他们有比较好的见解时,要用眼神和表情给予鼓励,让他们起来回答,提出答案中的优点和不足,鼓励下他们下次继续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作业批改中,不仅仅是批改正误,也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各自出错的类型,把作业看成是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让作业的批改更有内涵。比如,有的学生较多的出现计算错误,笔者在作业上批注:计算要谨慎,别做小马虎。有的同学知识点用的不恰当,笔者在作业上批注:复习知识点××,理解该知识的本质和用法,仔细思考错误习题,有效反思订正。在作业上有进步的同学我会及时在作业本上写上:做很得好,继续加油,并画上笑脸。这些形式给每个学生带来了希望,使他们感受到被关注的温暖,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越来越好,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在每一次考试以后,对考试成绩进行考试分析,对存在比较大问题的同学进行单独谈心,并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

只要实现观念的更新,把课堂评价、数学批语、考试分析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你就会发现它们会给你带来太多太多的回报,你就不会感到它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或多余的劳动。它们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了学生,也塑造了我们数学教师自己。

四、使用多媒体动态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数学内容靠静态的实物,图画和详尽的讲解,学生难于理解。教学时,如果巧妙地运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对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先让学生直观感知,再从理论上推导。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有生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自己对数学最真诚的热爱、最睿智的领悟、最诗意的诠释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

参考文献:

[1]田立君.学习评价理论与应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1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安徽省望江初级中学 246200)

论文作者:吴水娥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_吴水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