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_石春秀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_石春秀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从出发来谈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力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并且“过程”成为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内容本身就要求有意义的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那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把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学生便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讲“负数”时,我结合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地理课的海拔高度,还有生活中的收支问题、生意中的盈亏问题等来介绍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结合学生座位来具体讲解,实际问题都是具有利用价值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以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可出示一幅由一些全等三角形构成的美丽几何图案,然后让学生来寻找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同样的,在教学“对称图形”时,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同时又能体会到数学的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发展了个性。另外,利用教材中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逸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也是不可缺少的好方式。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地了解当前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组织教材,挖掘其内在的兴趣因素,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二、动手实践,切身体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教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都非常有益。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就为学生准备了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在引导学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下一步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做好了准备。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体现数学课堂中生命的迹象。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学生仍然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教室,体验到了亲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三、数学生活化,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生活是个大舞台,学生在生活中能碰到各种问题,他们若能将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这些问题,就能体会出数学是“人人必需”的,从而产生要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强烈需求。如:我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圆锥体的体积怎样求?我请学生来做小科学家,把圆锥体积公式找出来。学生的探究热情被鼓动起来了,分组讨论时,有的说测量,有的说做实验。怎么实验呢?这时,我不声不响地拿出一个空心圆锥体和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另外端来半盆水,这些教具给学生暗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马上想到了用空心圆锥体装水,倒入空心圆柱的实验。实验中,倒三次才能装满空心圆柱,反复试几次都相同。学生终于发现了,大声嚷着:圆柱体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的1/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从运用数学知识这个“工具”的过程中获得了心理满足。

四、注重课堂上多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学习过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评价,把握评价的契机,审时度势地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学习的信心,让课堂充满活力。例如,如我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问学生:“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现象是平移,哪些现象是旋转”学生首先迅速答出窗户,接着是一阵沉默。这时有一位同学手里拿着文具盒在桌子上推,旁边一位同学发现后,连忙回答“这也是”。紧接着热闹开了,学生又找到了“飞机、车轮等……教室又是一阵沉默。大概由于受到教室电扇的启发,忽然又有同学回答“时钟是旋转”、“甩呼啦圈也是旋转现象”等又报了出来。我进行了及时的激励性评价“你真棒”“你真聪明”……经这一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都紧锁眉头苦苦地思考,争着起来回答,孩子们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这样不仅激活了我们的学生,而且连我们的教师也被激活了,像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杨俊蓉.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22-23.

[2]刘金梅.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3):45-45.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论文_石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