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_陈云国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_陈云国

摘要:《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都将阅读能力的要求放在“语言技能”中的“读”部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应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具体到初中各年级分别是:七年级(三级)——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问题的简单书面材料,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4万词以上;八年级(四级)——能读懂常见文体的小短文和相应水平的英文报刊文章,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九年级(五级)——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量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具体到中招考试,阅读占50%。因此,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立足于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现状;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阅读是同学们获得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的听、说、写等方面能力的高低。然而,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以下现象普遍存在:如对文本的理解不到位,内容把握有偏颇、曲解甚至是错误理解,教师只关注词汇和语法,过分强调所谓的考点,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文本解读技能教学,有效地激活课堂。在现实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历年中考试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所占有分值的比例之大。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不断地渗透英语阅读理解的策略,指导学生不断地了解掌握和运用策略。

一、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1.英语阅读理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已经明确指出,侧重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将英语变成自己的交流工具。中考阅读理解的命题也秉承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

2.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英语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手段,通过书本上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对语言现象的了解和英语语言文化的掌握。但是在实际中,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并不丰富,内容过于单一。

3.课外阅读量贫乏。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只有大量地接触它,不断地积累,才可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但是实际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更多关于英语方面的知识,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学生忙于“题海”战术,忽视了课外阅读对自身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他们很难在观念上得到转变。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迫于升学的压力,许多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发挥更多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获取知识。教师在讲解阅读理解的文章时,应更加注重让学生对材料中所出现的语文文化的获取,而并非只是单纯地做出后面的题目,让他们带着兴趣去了解材料中出现的知识。譬如外国文化、语言常识等,让学生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英语。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预测能力。教师应在低年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预测的能力和习惯,之后便不必每节课都花时间在预测活动上。当学生养成习惯或形成一定能力后,教师就可以将此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从文章的标题、图片入手,预测文章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标题反映文章主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图片形象生动、信息量大、表意直观,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也是辅助语篇教学的重要资源。在读前阶段,教师利用图片创设语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围绕阅读主题,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预测,扫除阅读中的一些障碍,使深层次的语篇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兴趣。

阅读教学应以整体篇章为基本单位,首先分析篇章结构,其次分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及逻辑语义的连贯,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略读、理解大意、寻读、理解细节、猜测词义、推断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和细节上把握全篇,培养学生掌握主题、通览全篇、欣赏语言的能力。阅读教学环节应教会学生针对不同语篇类型分析内在的语篇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理解,以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准确度。

3.读中循环深入。还是以Section C为例,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遍,检测读前预测并找出topic sentences,即概括语篇大意的主题句。学生阅读第二遍,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理解词汇,通过对“字里行间”(between lines)和“言外之意”(behind lines)的理解对目标词汇进行循环,同时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进行词汇的再循环等。这一遍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猜测词义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班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使阅读的层次、梯度设计最大限度地适合学生,理解语篇结构、逻辑关系,并进行推断,最终目的帮助学生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种阅读技能目标,以及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为他们成为高效的阅读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丰富阅读材料,扩大阅读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同学们从这个信息化时代快速获取所要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获取所需信息的速度的快慢大多取决于其阅读量的大小。所以,充分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扩大阅读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学习“旅行”这一单元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各地的旅游文化,介绍相关的英文材料,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5.加强有效转化培养阅读习惯,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将学生已学的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促进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转化。阅读教学最终成效体现于学生能否围绕文本主题交流讨论和有效写作。教师应在课内外通过设计阅读和写作学案、交流学后感悟等方法,贯通阅读与写作,在两者的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实现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为了实现该目标,教师就要设计各种任务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的障碍,理解文本,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真正让英语阅读课堂鲜活起来。

6.立足课本根基加强有效延伸,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文章,每一章也都有英语阅读文章,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多阅读的机会,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了解这些文章,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这样,英语文章读得多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书本上的文章为参考依据,适当推荐其他课外读物,做到课上课下、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三、总结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动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的阅读。而大量阅读是提高英语各方面能力有效的方法,因此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各方面英文书籍,长此以往,坚持不懈,一定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城南学校 350400)

论文作者:陈云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_陈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