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_图书馆论文

试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本土化论文,化与论文,试论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一百年来,伴随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兴起的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繁荣的表象后面,人们总感觉它与飞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仍然不相适应,在世界图书馆学体系中仍然处于缺少话语权的弱势地位。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对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许多人清醒地意识到了我国图书馆学在西方话语的笼罩下,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图书馆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西方强势图书馆学“注脚”地位,缺乏自己特色的尴尬状况。他们开始呼吁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并积极进行了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研究。许多研究者都提出,只有首先建设好具有本土特点的中国图书馆学,我们才能以自己原创的成果为世界图书馆学做出贡献,才能以独具个性的学术魅力在世界图书馆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可喜的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关于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批较有份量的成果面世。

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图书馆学本土化时,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图书馆学国际化这个概念,而在人们的意识里,本土化与国际化往往是矛盾的,恰如美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所说:“本土和全球之间始终有一种对立,一种延续不断的对立。”[2]于是,一些研究者也认为,在今天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图书馆学研究应该突破本土的限制,“不能仅仅从一个国家的实践经验中汲取养分,搞只有一个国家特色的基础理论,”而应该使图书馆学研究走向国际化。[3]他们把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国际化对立了起来。对于这种看法笔者却不敢苟同。在笔者看来,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图书馆学国际化是相互区别又彼此关联的,是辩证统一的。

1 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起因与目的

在社会科学史上,学术研究的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萌芽于19世纪后期,勃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学者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在“二战”后出现跨国合作、跨国交流等国际化趋向,主要原因有四个:①现代世界整体化、经济的国际化以及知识信息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协作的加深;②国际社会的彼此依赖和国家、地区多边利害关系的加深;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科学研究走向高技术化,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迅速走向产业化。而社会科学产业化使社会科学研究所接受的跨国委托项目越来越多;④大量的国际性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的出现。[4]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跨国合作和跨国交流。

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图书馆学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国际化的趋向,特别是国际性的图书馆学学术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简称国际图联)于1927年成立后,致力于“促进图书馆活动领域包括书目、情报服务和个人教育等方面的国际理解、协作、讨论、研究和发展”,[5]在促进图书馆学国际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图联自建立以来,除了举办各种专业性学术会议之外,每年都举办一次各国图书馆学者可以自由参加的学术年会(二战期间曾暂停),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全球图书馆、信息合作等,为图书馆学的国际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国际图联还组织与推动了促进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和利用、世界书目控制、出版物的保护与保存、世界通讯流与远程通信等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主持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等图书馆工作标准的编制。由国际图联主办的《Libri》、《IFLA Journal》等刊物,更是成为了各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发表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工具。

一般来说,图书馆学的国际化有三个基本的目的:一是加强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跨国、跨文化传播,使各国取得的图书馆学知识能够在彼此间得到认可;二是增进各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图书馆学理论方法上的共识,促进图书馆工作在世界范围的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推动各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对一些具有国际性的重大问题给予关注和研究,促进图书馆学的整体发展。从组织形式上看,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开展国际性的合作研究,建立国际性的研究机构或团体,主办国际性的学术刊物或网站,实施国际性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研究人员的国际性互派互访等。

我国图书馆界参与国际化的步伐自改革开放以后大大加快了,特别是1996年国际图联第62届年会(主题为“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图书馆界已融入了国际图书馆大家庭中。现在,在中国国内举办的图书馆学国际会议已经越来越多,我国参加的图书馆学国际合作项目也突破了规模小、数量少的局限,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已经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承担起了传播中华文明、交流图书馆学知识的责任。应该说,中国图书馆学国际化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2 发展中国家用图书馆学国际化的现状

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却并不高。发展中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者能够在国际性的图书馆学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还很少。据土耳其学者Ali Uzun的统计,自1980~1999这20年间,发展中国家和前东欧国家共在21种国际性的图书馆学重要期刊(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SSCI作为来源期刊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26篇,仅占这些期刊同期发表论文总数10400篇的7.94%。76个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分别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具体每种期刊刊发论文的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在21种期刊上的发文情况(1990~1999年)

国家/地区论文数量(篇)国家/地区 论文数量(篇)

国家/地区

论文数量(篇)

尼日利亚 153 特里尼达和多巴哥7 象牙海岸1

印度 111 巴林6 拉托维亚1

中国 49 孟加拉国 6 哈萨克斯坦 1

沙特阿拉伯

48 埃塞俄比亚

6 马达加斯加 1

波兰 40 牙买加

6 马拉维 1

匈牙利

38 坦桑尼亚 6 马里1

马来西亚 26 泰国 6 马耳他 1

土耳其

20 埃及 5 尼加拉瓜1

南斯拉夫 20 伊朗 5 纳米比亚1

博茨瓦纳 19 阿根廷

4 尼泊尔 1

加纳 18 利比亚

4 阿曼1

巴基斯坦 17 白俄罗斯 4 巴拉圭 1

科威特

16 罗马尼亚 3 秘鲁1

墨西哥

15 乌干达

3 塞内加尔1

巴西 14 乌拉圭

3 斯洛伐克1

肯尼亚

14 约旦 2 塞拉里昂1

中国台湾 14 立陶宛

2 斯里兰卡1

赞比亚

13 卡塔尔

2 叙利亚 1

巴布亚新几内亚

10 阿尔及利亚 2 突尼斯 1

俄罗斯

9 斯洛文尼亚

2 哥斯达尼加 1

克罗地亚 9 古巴 2 委内瑞拉1

保加利亚 8 印度尼西亚

2 津巴布韦1

捷克 8 塞普路斯 1 阿联酋 1

智利 7 多米尼加 1 伊拉克 1

前东德

7 厄瓜多尔 1 1

菲律宾

7 斐济 1 总计826

表2 各种国际性图书馆学重要期刊刊发论文的情况(1990~1999年)

序号 刊名 期刊影响因子 出版国 发文总数(篇)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的

发文数(篇幅)

1 Int Inf.& Lib.Review

0.075 英国 591226

2

Libri

0.259 美国 429143

3

J.Inf.Science 0.474 荷兰 64191

4

Iht.Forum on Inf.& Doc. 0.022 英国 63486

5

Inf.Proc.& Management 0.580 美国 80675

6

J.Am.Soc.for Inf.Sci. 1.156 美国 1012

34

7

J.Educ.for Lib.& Inf.Sci0.241 荷兰 38831

8

Edue.for Information0.061 英国 20627

9

Interlending & Doc.Supp. 0.242 美国 24224

10 Lib.Acquis-Pract & Theo0.211 英国 64819

11 J.Lib.& Inf.Science 0.278 英国 25518

12 Bull.Medical Lib.Assoc0.673 美国 71315

13 J.of Documentation 0.931 英国 26415

14 Coll.& Res.Libraries 0.865 美国 6406

15 Lib.& Inf.Sci.Research

0.594 美国 2456

16 Inf.Tech.& Libraries 0.163 美国 4384

17 J.Academic Librarianship

0.439 美国 7113

18 Lib.Resour.& Tech.Serv. 0.468 美国 4262

19 Library Quarterly

0.970 美国 2401

20 Canadian J.Inf.& Lib.Sci.

0.130 加拿大

1520

21 Library Trends 0.208 美国 7190

总计 10400 826

通常,衡量一门学科在某个国家是否真正达到了国际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这个学科的研究者在国际性的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从这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中国在所有76个发表论文的国家中排名第三,一方面表明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中,图书馆学国际化水平较高,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与前两个国家发表论文的数量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②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图书馆学国际化的水平与西方相比普遍偏低。发展中国家发表在21种图书馆学国际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共826篇,本来比例就低,但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还会发现,仅表2中所列的前5种期刊,就包括了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621篇,占其发表论文总数的75%;而这些期刊,大都是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表明这些论文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有限。③这21种期刊主要集中在美国和英国,其中美国出版的有12种,占57%,共刊登论文达6609篇,约占全部论文的64%;但这12种期刊却仅刊登了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的论文254篇,仅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前东欧国家发表论文数的31%,由此可见美国图书馆学的中心和强势地位。因此,目前的图书馆学国际化实际表现出一种不平衡,即图书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还表现出一种不正常的单向传播,图书馆学知识还基本上是由欧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单向传输,而西方学者却并不重视从发展中国家吸收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图书馆学要真正实现国际化,能够与西方图书馆学者平等对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关系

这就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在提倡图书馆学本土化,另一方面又在强调图书馆学国际化,这二者之间有矛盾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排斥的,即本土化不排除国际化,国际化也不排除本土化,而是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的。我们的图书馆学既要强调本土化,也要坚持国际化,因为只强调本土化而不坚持国际化,势必会影响图书馆学的国际交流与协作,最终会使图书馆学走向封闭的死胡同;反过来,如果只强调国际化而不坚持本土化,又会使图书馆学失去生长、发展的最佳土壤,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

诚然,作为现代图书馆学发展的两大趋向,图书馆学本土化与图书馆学国际化是有区别的。一方面,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基本目的在于增进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本土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而图书馆学国际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图书馆学知识的跨国、跨文化传播、交流和彼此的认可,增进不同国家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图书馆学理论、方法上的共识。另一方面,在图书馆学本土化过程中,图书馆学具体研究的主要是本土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而在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过程中,图书馆学具体研究的则主要是一些具有跨国、跨文化性质的具有国际意义的图书馆现象和问题。所以二者各有其不同的目标和内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图书馆学本土化和图书馆学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

首先,只有充分认识“国际化”,才有可能做到“本土化”。国际化主要指相互了解和交流,相互吸收和借鉴,它不是“西方化”的同义词。我们必须承认,直到今天,西方的图书馆学从总体看仍然比较先进,因此,中国的图书馆学要赶上西方的研究水平并有所创新,必须以充分了解西方图书馆学各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为前提。美国学者杜维明曾经说过,只有先“进入”西方学者已经开拓的园地,才能了解其优点和局限,才能“出来”加以中国化。而一开始就停伫在世界学术之门外拒绝进入的人是没有能力谈学科本土化的。[7]台湾学者杨国枢和文崇一也进一步指出,西方学者所发展的问题、理论及方法,如能顺利地适用于中国社会与中国人的研究,则不但不应该排斥,反而应该大力采用,因为这样就不必从头自行摸索。创新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只有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了如指掌,才能真正推陈出新,以缔造超越的贡献。”[8]

其次,只有熟悉西方图书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才能与之进行学术对话。学术对话不同于政治对话,学术对话主要是对西方同行的某些学术观点进行批评或商榷,并提出与之不同的观点。它可以是与已故的西方图书馆学家对话,也可以是与当代的西方图书馆学者对话。因为学术研究需要科学精神,不能一味盲从。对西方的各种图书馆学流派和方法都应该采取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曾经说过:“科学上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舍弃批判的态度,代之以轻信佐证不足的假说”。[9]怀疑是科学发现的先导,是科学创新的开端。哥白尼由于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从而创立了“日心说”。图书馆学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对西方理论、方法的怀疑、批判,不了解西方理论的谬误和偏差,就不会有超越西方的理论和方法产生。

第三,图书馆学本土化,并不在于标新立异,有意要和西方不同,去创造另类的“中国图书馆学”。全世界只有一个图书馆学。各国图书馆学者所建立的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是属于整个世界的图书馆学理论与方法。各国本土的图书馆学能够对本土的图书馆现象进行准确的认识,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本土的图书馆实践。正是这些在不同社会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各国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才构成了更高层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更为完整的世界图书馆学的基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图书馆学也不例外。如果在图书馆学的国际交流中,交流活动中的任何一方若无既具科学性、又具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成果,则难以取得平等地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的资格,也难以真正地在图书馆学的国际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获得其他国家图书馆界的认可和承认。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学只有真正本土化了,才有可能真正国际化。

由此可见,图书馆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把二者对立起来,只强调一方面而排斥另一方面,是绝对错误的。

标签:;  ;  ;  

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