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营造快乐语文的课堂途径论文_孙冰冰

浅议营造快乐语文的课堂途径论文_孙冰冰

山东省昌邑市潍水学校 261300

摘 要:古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辟语文教学新 局面,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应该成为我们追寻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 快乐 高效

当今,解决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代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高效的课堂不一定会快乐,而快乐的课堂不一定能高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全程地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由此看,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营造既快乐又高效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总结:

一、营造一种快乐、高效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舞蹈者、歌唱者、语言艺术家,要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应,让学生能全程带有趣味般,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消除枯燥无味的感觉,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愉悦情绪。

古人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产生这种效果,教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致高昂的情绪,能让学生们激发兴趣、建立自信心,有助于建立自动的学习意识。如果能保持这样的心态上课,学生是轻松、快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师生课堂气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如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无法理解,笔者就引用同学们正在看的《西游记》激起兴趣:“难道托尔斯泰的眼睛能像太上老君的红葫芦、玉净瓶一样能把世界上的物质吸进去?”得到齐声否定后,我又问:“我的眼睛能把语文书吸进去吗?”学生答:“不能。”我一本正经地说:“我说我能! 我能通过眼睛把这本书的内容记到我的脑海中去。”望着我“抓起”、“塞入”的手势,同学们会心大笑。进而我一手指着自己的眼睛一手指着课代表:“我的眼睛能把曹刚吸进去吗?”同学们开心地答到:“能!”“对,通过眼睛我知道了他是个勤奋好学、聪明负责的孩子。”接着再以好差两生的评价让学生领会了什么是“放出准确无误的频波”,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要学生自己概括对该句话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直至铃声响起还意犹未尽。

三、巧妙运用课堂的激励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我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交流的舞台,是教师升华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一项永久值得怀念的回忆。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论文作者:孙冰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浅议营造快乐语文的课堂途径论文_孙冰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