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BYOD模式在创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吕月米 赵红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依据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最新进展,以“多媒体与网页设计”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带设备(BYOD)学习模式,实现技术优势融合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方案设计突出了延展性、趣味性、便捷性、情景化、观摩性等特点。实践表明BYOD教学模式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良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关键词:新媒体;BYOD模式;创意设计类课程

引言

新媒体是基于无线和移动网络的数字终端设备及其所呈现的在线信息传播形式,包括各种数字化图形、文字、音频、视频等形态。在创意设计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移动APP及微课、慕课、SPOC等新课程模式。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指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使用自己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的做法[1]。2013年一项研究表明已有不少学生自带设备进教室连校网,BYOD在教育领域已越来越普遍[2],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多元普及,美国新媒体联盟将BYOD列入可被广泛采用的教育技术,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

现实问题

新课程模式近年得到广泛推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弊病:①点击率低,大量课堂实录视频几无人问津;②虎头蛇尾,学生课前不看视频或只看小部分,应试养成的被动学习亟需提高自律和主动性;③SPOC平台流于形式,大多只提供课程资源,教学互动及教学活动设计、学习监控和评价方式形同虚设;④ 监督不力,课程大纲、教案检查等程序在学期初例行公事,反而难以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真正督促作用。

同时以《多媒体与网页设计》课程为例,高校创意设计类课程在非艺术类专业教学中面临以下问题 ①学生基础差异大,生源复杂,非艺术生普遍没有徒手画基础,对创意设计有畏难情绪;其次电脑技能良莠不齐,给软件操作教学带来极大难度。②缺课严重,学生因社团等活动一旦缺课,操作跟不上终至始乱终弃。③内容更新快,创意设计类课程尤甚,几年前Flash动画还风行天下,3年前就被iH5完美代替。教师备课跟不上版本更新。④ 易半途而废,学生课后作业一旦遇到瓶颈或卡顿容易放弃;有些同学急功近利只求立竿见影,课后选择性投入精力。此类情况非常需要有老师和同学一起合舟共济,因此课堂教学仍是关键,需要着重对知识消化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帮助学生踏踏实实通过具体作业,将知识点内化成自己的创意设计力。⑤由于上课人多课时紧,课堂教学交互严重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⑥期末通宵赶大作业现象明显。

解决方案

在分析新课程模式问题的基础上,课改拟利用学校Wifi网络覆盖条件,协调机房设备一人一机外,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并自带电脑、pad设备或手机(下载学习通APP)实现学习体验;从而进行课堂与课外个性化学习建构,促进学习者多元智能发展。

1.依托平台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教学门户、资源库、学习空间、慕课建设、互动平台、管理评估、质量工程和移动学习8大模块。通过平台教师能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监控、资源共享;学生能自主学习。平台分为电脑版和手机版,功能齐全,简单易学,服务周到及时。

2.课程方案

“多媒体与网页设计”是基于软件操作的实践课程,针对课程的性质,结合翻转课堂特点和支撑环境,具体计方案如下:

方案全程依托“超星MOOC+BYOD”技术服务,两者完美结合使翻转课堂各阶段的学习跨越时空限制,辅助学生实现碎片化学习;学习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口径,方便学生即时下载使用,同时辅助教师实现了高效的课堂管理和作业批改;所使用的视频资源授课教师使用BandicamPortable自制——对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授课教师的自制视频开展自主学习,因其更具有针对性、临场感和亲切感。

方案依据翻转课堂的进程将课堂分割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阶段都设计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实现了学习主动权的应然归位。

第一阶段 课前学生依任务单,灵活自主安排时间地点(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下载并反复学习视频资源,之后向教师反馈学习中的疑问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阶段 课中师生活动建构,主要依托实体课堂和BYOD让学生参与体验来完成知识内化,学生在教师示范、组织引导下开展答疑互动、学习测试、制作和展示作品等学习活动。

第三阶段 课后师生评价拓展,引导学生修改提高和反思总结,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更深入学习;依托平台和BYOD进行学习效果检测、成果改进及互评交流,并对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情况(如观看资源、提问、交流、上传、评价和分享等)进行评价。

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互为依托,保障了翻转课堂的整体效果。学生要及时调整学习节奏和策略,教师要不断对内容、手段、方法等进行总结和优化。

3.方案特点

1)延展性:BYOD超越传统“教师+教材+教室”的三教模式,突破时空限制重新定义学习空间;移动设备动态延展了学习环境,为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创造更广阔语境。

2)趣味性:移动终端自带娱乐功能,上课没收手机是收机不收心,BYOD通过还机于生,案例本身带有竞技性操作设计使知识获取过程更具趣味性和亲和力。

3)情境性:BYOD结合实情录屏,学生可随时反复调播,针对性强,效率高;同时记录认知感受,能与网络另一端进行实时交流。

4)便捷性:BYOD由于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学生有天然熟悉感,情感上更易接受,转存、整理、操作也更熟悉,提升了学习效率。

5)观摩性:传统课堂时限使教师少有展示学生作品机会,而大部分学生喜欢观赏同类作品来自我定位;通过平台和BYOD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学生互评分享,取长补短,营造浓浓的创意学习氛围。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基于BYOD模式的翻转课堂很好地衔接实体课堂和在线学习,学校师生尤其是学生“自带设备”的泛在化学习普及,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个性化地利用自己的信息设备获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交互,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真正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NMC 地平线项目.2013 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上)[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1-6.

[2](美)新媒体联盟(NMC).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5 高等教育版)[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1-18.

论文作者:吕月米 赵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新媒体语境下BYOD模式在创意设计类课程混合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吕月米 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