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学定教”的问题策略的有效性论文_吴文波

论“以学定教”的问题策略的有效性论文_吴文波

——中职语文教学《那一年,面包飘香》课例分析

吴文波

摘要:本文基于中职语文教学《那一年,面包飘香》课例分析,阐述了“以学定教”的问题策略的有效性,提出了问题策略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点,关注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来源与形成、方法与情感等生成性策略。

关键词:以学定教;问题;有效性

一、课例背景介绍

本次课例分析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的情景分析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生成的有效问题和在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课文《那一年,面包飘香》选自高教社《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服务类)。文章以倒叙的手法讲述了作者李家同关爱补习学生,并教诲激励其“不要学坏,一技随身”,学生则铬记老师教诲,提升自我品位,成功创业,感恩老师的故事。全文语简理自明,语淡情自远。执教者构建了“闻香启疑、品香探疑、悟香释疑、染香拓疑”的四个教学环节,课堂以问题贯穿主线,以三个关键问题为突破点,深入开展生本对话,解读“关爱与感恩——高技与德馨”的人生主题。且每个问题都承担了相应的语文综合素质的训练。

整堂课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课堂上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共鸣。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有效运用了探究互动,信息集成等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在课堂上教师创意迭出、妙语连珠,学生的三次情不自禁的掌声是课堂中对教师的最大的褒奖与肯定。

二、课例中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1.问题生成有效呈现“学的活动”的真实基点

教学内容,该怎么定?以学生“学的活动”来决定教学内容,以学生的问题为“学的活动”基点。本堂课的亮点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全部来源于学生的预习困惑。课前,教师布置了自学质疑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自学课文生成问题,组长收集每个组员问题汇总整理成小组问题,并通过QQ留言的形式传给执教老师。其次是课始生成,问题筛选。在全文初读后老师又把这些问题返还给该小组并要求学生以“同伴互助”的形式进行组内解疑。各小组随邀老师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气氛很热烈,最后各组筛选出2-3未能解决的问题。再者是重点生成,问题聚焦。教师在收集了各小组无法解决或解决不透彻的问题后,提炼、聚焦三个关键问题。问题一:学生为什么在学习面包制作技术?他的技术又如何?问题二:教师是怎么教学生的?为什么教师认为做面包的学生是他的“得意高徒”;问题三:既然学生对教师未能忘情,为什么不给教师回信?你能否代他写封回信?对这三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深读文本后抢答,并要求学生回答时做到大胆、大声、大方。这三个问题的生成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疑兴趣与阅读的好奇,在教学上解决了学生问题的生成依据,落实了学习起点,为“以学定教”奠定基础。同时,当学生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教师选中作为课堂讨论的焦点时,他们感到被重视,因此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整堂课共有20多名学生个性化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2.问题探究有效呈现“学的活动”的个性解读

在每一次的互动中,教师能让学生主控时间,尤其是给学生的充足的思考时间与表达时间,期间学生不少的精彩的个性表达赢得了听课教师的好评。根据笔者的记录,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思考、表达,教师则充分发挥他精练、幽默的语言功底,不时地给学生以画龙点晴的归纳提炼,或是自然由衷的评价鼓励,或是伙伴互励的提醒,更有貌似虚心讨教的“思维陷阱”,期间还以 “那一年,面包飘香;今天,从飘香的面包里我闻出了 ,因为 ,让我明白了 ”的仿句式思维拓展训练,并以此完成了学生对本文主题的挖掘和感悟。通过“集体探疑,揭榜答题”的竞学手段,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归纳感悟体会,表达个性阅读。

“学生对问题能否有效地解答表达”是“高效课堂”观察的重要指标之一。这节课从问题的起点、程序的安排、个性的拓展三个维度注重学生问题的生成与问题的解答。“三个问题”的探究解答的程序是师生教学互动的关键。这一阶段的学习从主体性来说最有效的应是深入文本的精读解疑,关键是要给与学生充分的阅读权与话语权。整个课堂学生由“香”生疑,由趣入“香” 一气呵成,完成了“三个问题”的解答程序、学生的个性表达和问题思维容量的拓展。这是一个真正的课堂互动的有效诠释。听课老师的笑声与学生的掌声更是对执教教师的鼓励与认可。

3.问题教学有效呈现的“信息化集成”策略

在教学载体与策略上,教师创新教学策略整合信息资源,合理运用了信息化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QQ、邮件完成学生问题的预习生成与教学内容的预设生成;运用视频故事创造性地进行剪接、配音,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情感体验;通过“微博回信”提升了学生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和随笔写作的热情;用“威客创业竞标”的方式为 “面包师傅”取店名写广告,将语文本位训练、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训练、创业实践的应用性写作训练融为一体,既有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又有情感目标的升华。所有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源于问题的形成,源于学生学习兴趣,源于服务学生发展之需,坚持以语文的听、说、读、定的本位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渗透了“课内学创意,课外拓创业”的专业教学思想,避免了以多媒体的内容和手段来替代文本的原生态阅读,避免了以纯德育的价值说教形式来落实语文的情感价值,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显而易见导向作用。

三、课例中问题有效性不足的思考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课堂落实过程中需关注“学”与“教”的同步变化、提升以及问题链的思维层递性。什么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1.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都应该有讲究。从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上看,学生的预习工作比较充分,这些问题既有统观全局的整体感知的问题,又关注了文本的细节解读,还涉及了写作领域。从问题的类型上看,大部分依然是事实类问题,开放性仍然不够。如这堂课在“启疑、探疑”环节中研讨了10多个问题。从问题的思考度上看,大部分学生的思考较浅,虽确实是学生的独特的意见表达,但基本上拘泥于文本中的文字,有些答案准确性不高。由于问题过多且细碎,整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问答中度过,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限,课堂讨论虽热烈却并不充分。主要原因在于课堂的提问缺少开放性、统领性、梯度性。当问题具有一定高度和难度,学生的答案往往会泛泛而谈,教师的评价也会含含糊糊。这样的问题不但无效,而且会让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的浮躁习气。另外,课堂提问数量要适宜,问题少,课堂气氛沉闷。反之,无价值的“问题”满天飞,课堂上问答声此起彼伏,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少。多而滥的提问,使教学走入了“满堂问”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整合学生问题,简洁教学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回答并通过不断地追问、反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比如在“微博回信展读”这一环节中,笔者认为给学生的时间稍显不足。因为学生的回信仅是预习作业之一,如果课堂上只是展读预习成果的话,学生的所得依然停留在学习的起点所得,浅显有余,深度不足。除了学生对微博的时尚兴趣外无多大的教学实效性。本人建议可将“微博回信展读”与“问题一”的研读进行整合,将“问题三”的研读与“交流、修改微博回信”进行整合。这样让学生对自己的起点所学所得进行重新建构阅读,且能把课堂学习后的提升所得进行归纳,其教学的有效性将更凸现。

2.问题解读的情感目标需要适当定位

阅读,要从语言中读出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想表现的境界,读懂作者在其中倾注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抵达读者的灵魂深处。本文的语言特点笔者解读为“语简理自明,语淡情自远”八个字,是一篇难得的适宜中职学生的好文章。文本价值特点如何解读?学生的“三个问题”似乎回避了这一点。如何将学生“学的活动”引向深处或是更有价值的问题生成?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品香探疑”时就将文本的主题及情感目标定位在“关爱与感恩”的师生真情上(单元导读如此),让学生去理解教师的关爱与学生的感恩。由此来体会作者的本意,笔者想这样的理解是不足以表现作者在平淡之中所蕴含的深切的情感内涵,也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文中这一对“师生”当中包含的角色是多维的,情感目标的定位应该提升。从教师层面来看“我”是一位“尽责的补习老师”更是“尽心的人生教师”;从 “面包师傅” 层面来看,“不要学坏,一技随身”不仅是老师的关爱、教诲,更成为他从失学到学徒到创业的人生历程的转变背后所蕴含“人生的支柱,生命的底线”。再者,作者从面包店的环境、品位和顾客的反响写了学生创业的成功,但却留白创业经历。如果能让学生想象其如何以“不要学坏,一技随身”来告诫、激励自己克服创业中的种种困难,这样学生会有鲜活情感碰撞和文本解读的深度,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意义与创业的意义,教学的情感目标也就更有基点与实效。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入,笔者深悟:“不要学坏,一技随身”这八个字不就是学生三年职高生涯的全部吗?让学生明白此点并记住它,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真谛所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学生那一声高于一声的连续三遍的大声喊读“不要学坏,一技随身”,也就水到渠成,浑然天成,而并非是为了教学高潮而刻意设计的蓄势之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问题策略应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点,关注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来源与形成、方法与情感等生成性策略。基于“学的活动”基点的有效的课堂问题,应数量适当、形式多样、源于学生、指向开放、引导巧妙的提问,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地解读。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职业教育发展中心

邮政编码:315100

论文作者:吴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论“以学定教”的问题策略的有效性论文_吴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