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不可或缺论文_刘佳颖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不可或缺论文_刘佳颖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数学应该从生活出发,与生活印证,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此及彼”,更是实践层面的“由此及彼”。而要做到这一切,转变观念不可或缺,乐于动手不可或缺,媒体参与不可或缺,综合实践不可或缺,拓展延伸不可或缺。教师应该率先引领孩子们走在这样的课改之路上,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渐行渐深。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 转变观念 综合实践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可见,从教材编辑者到一线教师,都希望小学数学能够实现从“纯教材”到“生活化”的华丽转身,能够关注身边的现实和身边的数学,在学生“看得见”或“触手可及”的地方建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转变观念不可或缺

打造低年级生活化数学高效课堂,关键在于数学教师要改变观念,包括教材观、质量观、课堂观、学生观等等,都应该“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为基点,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不论什么时候,不论有多么先进的技术,都要“捍卫儿童的基本学习权”,都要让孩子们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中心。实践证明,当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时,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时,当教师真正放权时,孩子们才能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才能乐于从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书本中的数学才能和生活深度接轨。而当数学一旦和生活深度融合时,孩子们的学习是高效的,数学教学是有生命力的,与此相关的数学人生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乐于动手不可或缺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的确,“我做过了”才能让所学所得更长久地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库中。既然强调小学数学生活化,那么强调孩子们在与此相关的数学生活中的“做”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亦然。

三、媒体参与不可或缺

小学数学中的一些生活情境,凭肉眼无法看清,比如《认识钟表》一课中“钟表”内部的运行规律,此时,凭借多媒体,再现生活世界,再现局部细微情节,必将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某些数学知识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仍然是陌生的,是晦涩的、难懂的。此时此刻,恰当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分岔之处需拨之,阻塞之处需疏之,必将轻松地突破难点解决重点。很多情况下,媒体的作用在于“拉近生活”,在于更清晰地“重现生活”,在于更直接地“返回生活”。的确,计算机那“过目不忘”的记忆优势,那简易的交互性性能,必将在更大程度上为小学数学教学助力,并打造出厚重、多姿、情理俱进、生机盎然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新时空。

四、综合实践不可或缺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室内课,不仅仅是拘囿于教材,不仅仅是固守在教室,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且意蕴十足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制作数学小报、撰写数学日记、开展生活化数学竞赛、趣味数学竞猜、“与钟表交朋友”活动、“一把转估多少”、“校园平面图”绘制活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弥补和扩充了数学学习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很多活动,已不仅仅是文本知识的“复制粘贴”,而是将孩子们引领到更深层次的探究之中。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所打开的数学版图和生活版图愈广,愈能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在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的生活化意识更强烈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造和滋养。

五、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小学数学课堂不能“止于文本,否则学生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引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走向更深的数学深处,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基础性工程。数学教师应该主动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打造一个充盈着浓浓生活气息生活场、一个让学生自主自悟自练的自主场、一个不断扩大、不断更新的开放场。仍然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可以引领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这样的“场域”应该先从教室开始,再到校园,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由内到外”,更是实践层面的“由此及彼”;不仅仅是“理论灌输课”,也是“动手实践课”;不仅仅是窗内课,也是窗外课。课内课外都是数学的影子,窗内窗外都是数学的天地。小学数学需要这样的双轨道,以此引领孩子们沉浸在数学的密林中渐行渐远。

参考资料

[1]帕克·帕默尔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

[2]祁洪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J],2015,(4):42。

论文作者:刘佳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小学低年级数学:生活化不可或缺论文_刘佳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