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石邦林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石邦林

摘要:学生作文难教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没有一点新鲜感。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引导学生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本文中,笔者谈谈个人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思考;教师;学生

一、选题和教学的基本思路

1.选题的出发点

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想象”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显然比另外两者——观察——更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这是考虑到想象本身在思维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作文课性质的认识

笔者认为,一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片断作文课。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终极目标。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笔者发现,教材设计的三条练习都不是通常所谓“大作文”的题目。或者说,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创作的部分,都不是很长,是片断作文的练习。

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

1.本课时在想象作文训练序列中的定位

无论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是作文的训练,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应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序列的培养。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想象作文,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一个题目,集中力量在这个题目的完成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写想象作文,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培养。因而,对“引写”的知识短文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达到了解的层次即可,在课上也只提及要点,而不作全面的研读。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要有新意。这样的安排在配套的教参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多说了。我们要强调的是采用“有新意”这样的措辞,而不采用创造性或创新精神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教学要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宜拔高学生的水平,对学生提过分的要求。课本上知识短文的提法是科学的,合理的,笔者认为教师要灵活运用好教材。

三、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写作前指导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于有新意,特别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本课的设计是在写作之前让学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后立即迅速地使学生切入到自主思维即作文中,以免适得其反,指导过多可能束缚住学生的思维。

2.写作

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

3.作后评点

笔者采用的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段教学过程设计的用意有两点:其一,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于作前指导得较少,这个区别可能还很大。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交流,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想象的优点,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其二,我们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然后又回到这个学生手中。这堂课中增加小组讨论样一个环节,就使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换,这对学生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普定县第二中学 562100)

论文作者:石邦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论文_石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