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洪素英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洪素英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小学校 409000

一、开头有趣

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往往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如“三角形内角和”的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教师的答案怎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呢?探究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新授激趣

在讲授新课中要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疑引趣

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在新授结束后我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并要求答出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要求答出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要求回答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练习悟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境。课堂练习要设计得精彩有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有点情节又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五、课后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结趣还在”的效果。如把三角形截去一部分,要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180°,有几种截法?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但更使他们感到“一大发现”的是尽管截法有无数种,但剩下的图形的种类只有一种,因为内角和是180°的图形只能是三角形。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六、“评”中增趣

这里的“评”是指教师对学生答问或作业的口头或书面评价。数学材料本身因其感情色彩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在教学语言、语速、语调和语气上风趣一些、幽默一些,对学生的答问、作业的评价上恰当地赋予一点情感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便可增添妙趣,乐学而不疲。

论文作者:洪素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4

标签:;  ;  ;  ;  ;  ;  ;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洪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