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论文_史凌云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论文_史凌云

河北省隆尧县牛家桥校区(055350)史凌云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 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 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 因此,我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 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四点粗浅的体会: 1 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 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 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 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 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 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 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 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 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 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 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 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 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 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 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 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2 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 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 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 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 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 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 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 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 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 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 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 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 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 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 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 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 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 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3 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 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 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 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 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 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 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 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 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 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 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4 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 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 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 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 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 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 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 教学《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 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 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 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 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 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 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 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 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 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 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 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 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 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论文作者:史凌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4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论文_史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