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孟红心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孟红心

摘要:不同的知识要采用不同的教法;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随着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地调节、处理,让语文课堂拥有扎实而又灵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语文素养;高效课堂;课型;教学模式

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

——摘自新加坡教育部校长委任状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呢?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呢?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不同课型模式的操作过程作一简单介绍。

一、语文新授课教学模式

新授课流程:

交流感知——研读共品——互助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感知

教师出示预习提纲,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1)学生先各自根据提纲自查,再由师友互相检查,重点查看学友的预习情况。(2)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展示:①识记字词,由学友板演,师傅批阅并点讲重点字词。

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由学友回答,师傅点评,并做修改补充,进行方法指导。

2.研读共品

(1)教师出示研读提纲(包括选读语段、问题设计及学法指导等),学生先根据提纲自己独立研读课文内容,然后师生互议,可以师傅先说,再让学友说,师傅补充修正,也可以师傅直接提问学友,检查学友的自学情况,并帮助学友完善答题思路和要点。(2)品读文章中精美的段落、句子,赏析语言的美点、妙点和文章的写作技巧。①教师出示问题组,学生先独立精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和段落并作赏析,然后师友互相交流。师傅可以先给学友举例示范,教给学友赏析的方法,然后再让学友自己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或段落并赏析,师傅帮助学友找出赏析中的疏漏之处并明确改正的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品读效果。②全班交流展示,教师先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不足之处由师傅补充。教师在此基础上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概况写作技巧。

3.互助释疑

(1)师友互相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并将解决不了的疑难点进行记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2)全班交流解决疑难。主要采取“生问生答”的形式,学友能解答的尽量让学友说,学友解答不了的,再由师傅说;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教师只作必要的提示或补充。

4.巩固拓展

(1)巩固当堂所学知识。①教师出示训练内容,学生当堂训练,师友相互批改。②教师组织师友在全班交流展示,重点看学友的掌握情况,学友有不足之处,再由师傅补充,教师对重难点和易错点进行强调。(2)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①教师选取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师友共同研读,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然后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②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联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然后全班共同交流心得,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5.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在此基础上,加深归纳知识体系,再次强调重点。(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①师友护坦本节课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师友互助等方面的学习收获,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最后点拨提升;②教师布置作业,出示下节课的预习提纲。

二、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流程:巩固基础——深化阅读——拓展提高——互助质疑——总结归纳

1.巩固基础

(1)师友相互交流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组织在全班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复习要点。(2)巩固基础。教师出示基础训练题组,一名学友到黑板板演,其他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板演学友的师傅上台批改,其他师友互批纠错,最后全班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深化阅读

(1)理清阅读思路,明确阅读技巧

①师友各自阅读文本,总结该类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和知识点,然后相互交流,先让学友说,不完整的地方,师傅补充修正。②全班交流阅读技巧和知识点教师补充遗漏点。(2)深化阅读,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①教师出示课内复习题组,教学学法指导或举例示范答题思路。②学生先独立完成习题,然后师友互相检查复习情况,最后全班交流,找几对师友展示,先让学友说,师傅随时评价,指出优点,点明不足,教师强调重难点和易错点。

3.拓展提高

(1)教师根据本节知识重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2)先师友互相交流答案,然后全班交流,找几对师友展示,学友回答,师傅评价,其他师友补充完善,教师进行点拨提升,对共性问题进行强调。

4.互助释疑

(1)师友共同讨论并解答复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2)全班交流释疑,找几名学生提问,其他同学解答,把提问权和解答权都交给学生。教师只对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进行适当启发和点拨,学生确实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加以解答。

5.总结归纳

(1)先师友之间相互谈本节课的收获,然后全班交流复习心得,从知识、学法、师友互助等方面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出示知识体系,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学生补充笔记。(2)师友互评,各自谈自己从师傅或学友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点,还有那些地方有待提高,然后教师评价师友表现,并当堂评出本节课表现最佳的师友。

三、语文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作文)流程:美文品读——互助探究——反思完善——总结归纳——拓展提高

1.美文品读

(1)美点欣赏:师友根据作文要求,讨论选出所批改文章中的美点,包括写法和语言方面,尤其要发现学友文章中的美点,师友共赏,重点让学友谈体会。教师巡视。(2)美文交流:教师选出优秀文章或师友推荐美文,让美文作者自己诵读,师友互相点评文中的亮点,然后全班共评,教师进行点拨。(重点看学友的收获)

2.互助探究

(1)师友找出所批改文章中写法(如详略处理、选材等)及字、句等存在的问题,用符号标记出来,师友之间共同讨论病因及修改意见。(2)教师出示典型的病文片段或师友推荐批阅中发现的病文片段,师友互相研究病因,讨论修改意见,合作批改。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批改,主要由学友展示,师傅补充。

3.反思完善

(1)学生重新品析自己的作文,根据批注进一步挖掘闪光点,反思存在的不足。教师根据本节知识重点,出示拓展性练习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2)师友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

4.总结归纳

师友交流本次讲评课的收获,以学友说为主,师傅提醒、补充为辅。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总结写作技巧。

5.总结归纳

(1)教师根据训练重点,当堂进行相应片段练笔。(2)先师友交换批改各自文章,找出优点,发现不足。用符号标记出来并加上批注。教师巡视。精选佳作。全班共赏文中亮点。

四、语文检测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检测)流程:检查纠错——互助共评——交流质疑——巩固拓展——总结提高

1.检查纠错

(1)师友先自己改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交换试卷,互相检查、交流试卷中错误处的改正情况。(2)师傅先把自己试卷中错误处给学友讲一讲,要讲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和纠错的思路,然后让学友讲解试卷中出错的地方,同样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和纠错的思路,不准确的地方,师傅及时补充并纠正。

2.互助共评

(1)教师按实情将试卷中的题目逐一分配任务给各组,师友根据教师分配的题目交流此题的考查点,分析答题技巧,以及答题时应该注意的问题。(2)师友全班交流点评试卷。

3.交流质疑

(1)师友就各自试卷中存在的疑问,互助质疑并解答,师友共同解决不了的疑问,就标记出来。 (2)全班交流试卷中的疑问。最好让学友问,先由其他学友解答,学友不会或回答有误的,师傅再补充,不完整的地方再让其他师友补充

4.巩固拓展

(1)师友各自进一步巩固试卷上的各类知识点,尤其是试卷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在纠错本上加以改正。然后互相提问,检查巩固情况。(2)师友根据试卷中出错较多的地方,再出几个与出错题型类似的练习题,进行拓展性训练,考查对方。师友先独立完成练习,然后互相检查批改,相互讨论找出错误原因并纠错,最后全班交流,让学友回答,再找师傅补充,教师针对共性问题,强调重点。(这一步也可以由教师出题进行拓展性训练。)

5.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谈本节课评课的收获,以学友说为主,重点谈出错的原因、解题思路。(2)全班交流收获,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教学方式也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行为,教学流程永远呈现出鲜活、能动、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不同的课型有着不一样的设计,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随着学生的课堂反映灵活地调节、处理,教师的“导”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要着眼于学生“哪些学会了。哪些没学会,哪些没学透”,这样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必须具有幽默的语言、强大的亲和力和豁达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拥戴,学生才会在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中逐渐进入到学会、会学、乐学的境地。

(作者单位:河南省郸城县教体局基础教研室 477150)

论文作者:孟红心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5

标签:;  ;  ;  ;  ;  ;  ;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初探论文_孟红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