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空白”不白空论文_ 刘志英

让“空白”不白空论文_ 刘志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布局的需要,有的在细节处有所省略,有的在结尾处言虽尽却意未穷,这些都为学生的练笔留下了广泛的空间。虽然教材能结合实际对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已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练笔的次数还是练笔的形式,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者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多写多练创造更多的机会。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进行补白练笔,可以为学生的习作补充养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借课文细节空白处进行扩写

记事或写人是记叙文教学中常见的作文命题。这类文章往往都涉及到人物的活动,尤其是对话描写。我发现许多学生写这类文章时,很不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表现主题思想,有的同学甚至整篇文章只是叙述事情的经过,不见人物说一句话。这种写法,既不符合生活实际,又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味,死气沉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抓住课文细节的空白处进行补充。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在指导学生扩写这一片断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启发道:“同学们,请想一想,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有那些对话呢?请你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合作进行对话,一会儿在班里展示。”通过展示,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配上心理活动、对话,动作,神态,生动地把这一情节写下来。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我把学生领进一个教学情景,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余地,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入教材创设的美好的意境中。同学们写这一片断时抓住了阿曼达的个性特点,还把他的神态、动作恰当地穿插进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特征。这样的练笔既擦亮了孩子们想象的火花,又为孩子们和亲人的心灵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除了以对话想象为主的扩写练笔,还可以依托文本的空白处进行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环境等想象扩写的练笔。

二、借“古诗词”空白处改写

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词,大多是写景叙事。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还配有插图,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古诗词中存在许多空白之处,我们只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这就是很好的练笔题材。

在学生练笔之前,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大意,我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出处、背景、诗人情感、风格等,在学生领悟了诗词的内涵后再进行练笔,让学生多角度进行练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江畔独步寻花》,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翩蹁起舞、莺歌燕舞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的的片断练习;结合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以《送别》为题叙述朋友间的惜别情怀,对学生进行写事的片断练笔;以曹植的《七步诗》,进行写读后感的片断练笔;如在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中,作者把诗、画和音乐巧妙地糅为一体,描绘了色彩鲜丽,景物优美的江南水乡,我引导学生通过把不懂的地方分拆解释,把混乱的思路疏理通顺,把空白的意思补充完整,把全词的意思整理连接,这样,将行行白鹭西塞山前飞翔,片片桃花春水上飘浮,肥壮的鳜鱼趁着桃花春汛嬉戏,悠闲的渔翁潜心静钓的美丽画面详尽地描述出来,把古词变成了富于诗情画意的写景文章,让人对江南水乡的秀丽,斜风细雨的吴兴山水别有情调,倍感清幽淡远,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精神上的陶冶。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悉心去钻研钻研,许多古诗词都可以成为多角度改写练笔的良好素材。

把古诗词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一定的范围内可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难题。学生通过想象写下与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故事等片断练笔,既让学生理解了诗词内容,又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了情感共鸣,不仅对升华古诗词的意境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对提高习作能力有着现实的意义。

三、借课文结尾空白处续写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在有些结尾处言虽尽却意未穷的课文中,注意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进行续写。如六年级学生学了《穷人》后,引导学生想象:桑娜夫妇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日子怎么过呢?还会发生哪些故事呢?这些孩子长大以后生活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发挥想象,自选其中一项内容,自拟题目,编写一个小故事。学生编写的内容各异、精彩纷呈。这样的练笔在一定的基础上融理解、想象、表达等能力于一体,只要教者做个有心人,都会挖掘出给学生训练写作、发展能力的园地。

四、借总结课文,升华情感空白处说写

我在总结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给学生留下补白练笔的机会。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都有不同的感受,要求诉说。因此,我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话题让学生把自己学了课文后的点滴想法用连贯通顺的语言描述出来,进行心灵表白的说写训练。如在教崇高人物类的课文时,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让学生以“鲁迅先生,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学习了文言文《伯牙绝弦》,出示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为知己者死”“管(仲)鲍(叔牙)之交”“刎颈之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忘年之交”“患难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并写下来。学生通过这样的片断练习易于自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补白练笔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同时也检查了学生是否学懂了课文。

以上四点是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补白练笔的点滴体会,这样的练笔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全身心感受了读物,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感悟其中的意韵,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力,为学生的习作补充了养分,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论文作者: 刘志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  ;  ;  ;  ;  ;  ;  ;  

让“空白”不白空论文_ 刘志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