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简案论文_胡宝元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简案论文_胡宝元

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上海 200540

【教学目标】

1.体味微型小说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及“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

2.感受作品所表现的生活,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味微型小说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诗导入。

在一颗沙粒中见一个世界,在一朵鲜花中见一片天空,在你的掌心里把握无限,在一个钟点里把握无穷。——《布莱克诗集》 “一颗沙粒看世界”对于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琐碎的小事,用心的人往往能从中发现丰富、深刻的内涵。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两篇微小说,来一起领略“一颗沙粒看世界”的魅力。

2.微型小说介绍。

(1)什么是微型小说?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微观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袖珍小说”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小小说也是“小说”,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

二、课文赏析

1.赏析《在柏林》。

(1)请一位学生朗读全文。

(2)请学生指出这篇小说三要素,并思考文章所蕴含的深意。人物:后备役老兵、老妇、两个小姑娘。环境:二战期间,(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一节车厢。情节:老兵阻止两个小姑娘不礼貌的举止,并道出原因,车厢内一片安静。(详细分析)。主题:表现法西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示大道理)。

(3)明确写法:以小见大。

2.赏析《走出沙漠》。

(1)学生默读《走出沙漠》。

(2)体味小说情节。

(3)赏析这篇微型小说在构思上的特色。①情节挪移:把某一个重要情节(环节)挪移到情节的最后才予以快速补出。制造了情节的空白和叙述的悬念;并因故事真相的突然展示而形成情节的突变和波澜,从而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震惊和愉悦。②塑造典型人物:肇教授,具有丰富的野外经验、深谋远虑、沉着冷静、聪明智慧、先人后己。临死前,留下希望的水壶。③水壶的意象:信念和希望。人在任何逆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没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战胜绝望。

三、总结

微型小说特点:

1.篇幅短,人物少,但意蕴深远。

2.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以小见大”。

3.结构精巧,结尾出人意料。

论文作者:胡宝元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简案论文_胡宝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