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参与意识论文_李娜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参与意识论文_李娜

李娜 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花滩镇中心小学 6256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1-050-01

当今初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习惯于跟随老师惯性地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呆坐只听,不得要领,没听懂“门道”等现象。这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意识差,被动地进行学习所造成的。然而,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从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意识。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自主发挥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要把自己当是一名像他们一样的学生的心态来参与到学习中。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觉得课堂教学中没有严厉的老师,只有一起探讨、学习的伙伴。让所有的问题不都是老师"倒"出来的,而是经过学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教师这时是一名欣赏者,适当的时侯给以赞同肯定。学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让成为他们真正的参与者,从而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让其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去,并学会独立思考。

二、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1)新课引入的优化。在引入新课时,精心设疑,创设悬念,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定理时,让学生准备三根任意长的木棍,上课前让学生将三根木棍首尾顺次连接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出现两种情况:大部分同学能构成;而一部分同学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形成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研新知识的欲望。

(2)知识教学的优化。现代教学论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兴趣又是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内部动力。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掩盖了实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一堂数学课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成功的关键。初中数学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有引趣启发、激疑启发、演示启发、设陷启发、类比启发、联想启发、分解启发、引申启发、转化启发、归纳启发等,不管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例题教法的优化。例题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其要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法多解、一题多变,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此外,课堂结构还有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每个环节都做有效的优化,课堂练习精心设计和选择、科学地指导,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积极参与。

三、参与课堂,学活数学

在数学家的眼中,数学很漂亮,可是在我们学生的眼中,数学都是枯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则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得多。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万物中寻求事物的“异中不同或同中之异”。

工作以来,感悟较深的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呆滞,只听老师讲,而不动脑思考,更别说动手实践了。所以,在平时我会经常穿插一些比较有趣的课,模仿名师授课的一些特色,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者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当课堂的主体,把我的数学课堂活动起来,在自由、快乐中把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作为回报,我的学生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

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参与意识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