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过程化初探论文_谭建芳

初中作文教学过程化初探论文_谭建芳

谭建芳 广东省连州市北山中学 513400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必须立足于实际,制定一个详实的计划,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在近几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我越来越认识到作文教学过程化的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也尝试了一些做法:选择一些作文教学点,找到一些作文训练的分解动作,探索一些作文训练的简单有效的定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过程的初步指导。我设计的一些训练点有:“如何做到立意新颖深刻”,“精心选取写作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说实话、抒真情”,“说话要有条理”,“细致观察才能写具体”,“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宽思路”,“题目有个性、新颖 ”,“怎样写开头”,“怎样写结尾”,“写好肖像,以形传神”,“写好心理,倾诉心声”,“细节描写的魅力”,“写人记事突出中心”,“怎样写景、状物、抒情”,“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等等。这样的作文专项技能训练课,使作文教学既有作文知识的传授,又有写作方法的指导,这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就“写活人物”这一主题为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过程化的一些做法。

初中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但是写出来的人物形象却千人一面,缺乏人物个性与特色,这样的写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学生能够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人物的个性,我在训练学生“写活人物”这一主题时,设计了三个环节进行指导:一、写好肖像,以形传神。二、写好心理,倾诉心声。三、扣住细节,展示魅力。

第一环节:写好肖像,以形传神。

课堂上我先展示一段外貌描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段话是描写鲁迅的外貌,我问学生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学生认为是从脸色、精神状态、头发、胡须等方面描写,写出鲁迅先生长期忘我工作的艰辛。之后我提示学生归纳出外貌描写可以从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气质、风度等方面进行描写。要把人物的外貌生动地描写出来,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仔细观察,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其特点。2.有序描写,观察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再抓最突出的独特之处。3.准确、生动地描写,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掌握方法后,我进行课堂习作,出示一句话:“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问学生这句话描写小姑娘的外貌写得具体吗?学生都回答描写不具体,我就顺势请同学们扩写这句话。学生进行讨论后,统一给出意见:(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这些内容必须写具体。我要求学生动笔写写,最后有学生写出这么一段文字: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随后我布置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描写自己的爸爸:“他,40多岁,个子大约在一米七。一张国字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掺有一些银丝的头发一丝不乱,显得严谨冷静。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这个学生观察得特别细致,从年龄、身材、脸型、神情等方面介绍爸爸的外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课堂教学的一步步指导训练,学生明白了原来描写人物的外貌不是只描写人的五官,而是还可以从衣着、体态、气质等多方面去写,学生掌握方法后就比较容易写出优秀的片段,从而达到教师所预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写好心理,倾诉心声。

我上了一节课题为《让心灵说话》的心理描写指导公开课。教学流程如下:

1.情景谈话,增进师生的感情,并导入新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读两个学生平时作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想一想这样写生动吗?请学生辨别片段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3.明确什么是心理描写?

4.赏析课文精彩心理描写片段,了解心理描写方法。我选用了学生熟知的经典段落,针对心理描写的方法提出思考题,明确本节课要运用的几种方法。心理描写主要分两大类:直接描写心理活动、间接描写心理活动。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从旁叙述、梦幻展现等;间接描写包括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暗示和环境烘托。

5.阅读学生的优秀习作作为材料片段,想想用了哪种心理描写方法?(提问学生,并简作分析)

6.学以致用——我手写我心。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心理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最难忘的一次心理活动。学生作品展示,同学点评、教师补充。

7.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心理描写的作用。通过课堂有步骤的指导,学生对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提高了认识,并初步掌握了运用几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学生的习作展示令我大为惊讶:

(1)我目瞪口呆,完全没有了反应,只觉得四周空荡荡的,寒风像无情的箭,扎进我的心窝里。很无奈,只好平静好自己的心绪,硬着头皮回忆书本上的一页页文字,希望老天保佑,让我灵光一现,把该要的内容给背出来。

(2)上课铃响了,我赌气不进教室,站在门口生气。走来过去的老师们都向我投来了严肃的目光,看得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时,我才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和老师赌气真不应该。现在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该多好呀!我多么希望有个同学叫我回教室啊。3、离开赛场,迎面而来的是同学们喜出望外的笑容,是手舞足蹈的欢呼。我心里也乐开了花,树叶儿在风中摇摆,好像在为我快乐地舞蹈;鸟儿在空中欢叫,好像在为我歌唱……。这些是学生在听了指导课后马上写出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可见这节作文指导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三环节:扣住细节,展示魅力。

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写丰满,我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片段,让学生从片段里得到启发,懂得细节描写的作用。如《范进中举》一文中的精彩细节: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片段里哪些细节最能体现胡屠户的性格特征,有学生回答:片段里用“攥”“舒”“缩”“揣”四字,使假意推让,实则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的丑态跃然纸上,极大地增加了讽刺艺术的魅力。又如《孔乙己》一文中关于孔乙己服饰的细致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句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衣饰,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这两个片段,让学生懂得了选取能体现人物性格、思想的典型细节,不仅能突出人物的特点,还有利于文章中心的表达,人物形象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方法之后,我布置学生练笔:写一次体育运动的动作细节,要求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目的是通过训练,让学生把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在学生习作里有同学写到跳远起跳时的动作表现:他用尽全力,像长了翅膀一般,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身子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落入沙坑,双腿弯曲,双脚深深嵌进沙地,整个人却由于惯性,向前扑去。

这个片段的细节描写在锤炼词语、巧用修辞上有一定的水平,绘出人物的神韵,写出运动员的矫健身姿。

这三个环节是有计划、有序地指导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他们更适应这种有方法指导,再着手练笔的分项训练。

作文教学过程化是从构成作文知识和能力要素入手,通过分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则可以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郑桂华 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论文作者:谭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4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初中作文教学过程化初探论文_谭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