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论文_熊光霞

试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论文_熊光霞

(贵州省独山高级中学 贵州 黔南 558100)

【摘 要】 高中历史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相,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让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在高中历史新课堂中互动共生,是新课程实施应该让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在高中历史新课堂中互动共生。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中历史课堂 预设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3-016-02

在传统的"课程"向现行"新课程"转型的过程中,注重生成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下面就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展开探讨。

一、预设性和生成性的概念

"预设"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服务于教学实施的。 "生成"是指教学中发生的,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的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不但要体现"以学论教",还要体现"以动论教","因材施教"的策略。因此,无论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或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当中,都应渗透动态的综合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参与,引发动态资源的生成。

二、预设性和生成性课堂课堂教学的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的鲜活真实性。这是由生动可变性导致的,我们虽然不否认教学的规律性,但是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现实中却充满着很多不可知性,不可预测性,这是由知识差异、性格、习惯不同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视这种差异,展现这种差异,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才能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的提倡就是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

三、历史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必须精心预设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好,都得有事前的精心谋划。

历史教学预设就是教学主体的筹划和设计活动。以时间为标准可以把预设分为长时预设、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长时预设主要是指周期或单元预设;短时预设主要是指历史课堂课时进程预设和板块预设;即时预设主要是指历史教学中的意外预案和情境反应。各种预设有其主要适用范围,各有优劣长短,实践中应当注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历史课堂教学预设,即上述短时预设和即时预设。历史课堂教学并非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历史教学预设应是一种态度,需要历史教师的智慧,历史教学预设的过程也是历史教学研究的过程。

历史教学预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它为相关成员确定了活动目标、主题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使教学主体有条不紊地活动。一个好的预设总是符合一定的目的方向、可行可检、能发挥协调作用。备课是教学预设的一部分。传统历史教学很重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说,传统历史教学是重视"预设"的。但是传统备课事实上主要是备教材,尽管有时也讲究方法,但这个"方法"实质是教法,并且主要是历史文本的教法,总体上说对学生重视不够。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预设已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有质的区别:教学预设关注教和学的平衡和发展涵义的拓展,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学习条件的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动态生成策略的把握。

历史教学预设主要是基于教育者主体的教学先导活动,解决的主要是历史教学的"目的性"和"秩序"的问题。但世界是变化的,处于不断生成之中。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尤其是具体情景难以预见,这就产生出许多生成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如何更好的处理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

所谓有效,简单地说就是要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有效历史教学的实践最初源自这样一个朴素的追求,即"如何有效讲授"。一个能够把历史知识讲清楚的历史教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的历史教师。为了把历史知识讲清楚,于是有了历史教学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说法。及至现代,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和形式,比如"隐性学习""体验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其中,学的因素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历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有效实现学生进步和长远发展的教学。就其实践影响而言,它是基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益、通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历史教学模式。历史"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有效--简明实在;教学情境有效--适宜适境;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教学方式有效--扬长避短;教学过程有效--拓展充分;教学时间有效--恰到好处;教学全体有效--面向全体。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的表征,是预设与生成实现同构、共建并融为一体,即实现有效性历史教学。一方面,需要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充分预设:预设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预设为生成播下种子并使自身在生成中升华。另一方面,有效的生成是在预设中不断调整的,历史教学由此成为构建探究性活动的过程。显然,没有精心预设的生成,学生是活跃了,历史课堂是热闹了,但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了实质的苍白--空中楼阁,好看不中用。

对于历史教学有效这一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它们都是实现历史教学优质高效的手段。提高历史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历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只能是也必须是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关键是适时、适度、有效。

显然,生成性教学对预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学的优质高效是历史课堂生成与精心预设互动共生的结果。这就要为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创设条件,在精心预设上狠下工夫。

五、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互动共生

历史课堂有时的精彩尽在预设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预设永远不会达到顶点。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让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使学生学习的旅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首先,对课程和学生是预设绕不过去的弯,对过往教学失误的反思同样是吃堑增智的良方。精心的预设,课程理解、学生分析和经验回顾的三维统一。教师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以"模块"为单元进行教学设计,设想两个以上教学预案,对每个教学环节作出多种可能的预设,准备相应情形下应如何处理的方法。最一般的思路,是要预设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的可能答案等;此外,还要考虑教师的回应,如怎样鼓励、引导和矫正学生的理解等。只有历史教师对文本理解能居高临下,融会贯通,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历史课堂引导才能驾轻就熟,预设与生成才能有机融合和相得益彰。

其次,学生戴着镣铐跳舞如何表现得精彩?历史知识静静地躺在书本里和教师的脑海里如何让学生去爱?太多必需的"动态"需要我们去经营和促成。这是费时费力的事情。一般可采取两个角度的策略,通过迂回完成。(1)学生:从"先让学生开口"中生成--找准起点;从"巧用学生的话"中生成--由此及彼;从"妙用学生的错"中生成--因势利导(将错就错);从"善用学生的问"中生成--顺势延伸;从"活用学生的题"中生成--趁热打铁。(2)任务:一旦历史课堂出现"预设意外",教师不仅要沉着冷静,还要牢记围绕历史教学任务这个内核。调整预设,持续"生成";一是伺"机"而动,价值引导;二是随"机"应变,顺应学情;三是借"机"施教,放大生成。从而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的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不仅有赖于相关条件的保障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太多的教学艺术和智慧。实现精心预设和精彩生成,其途经有许多条。精彩设计、灵活实施、策略总结和课程开发,循环往复和螺旋提升,为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勾勒出一幅可行动的路线图。

参考文献

[1] 周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7(4).

[2] 张文军.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论文作者:熊光霞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试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论文_熊光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