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东欧共产党卷土重来?_波兰总统论文

前东欧共产党卷土重来?_波兰总统论文

东欧前共产党东山再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东山再起论文,共产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中、东欧除了新独立的捷克、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外,其他国家都已相继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左翼“社会民主党”执掌政权。西方舆论惊呼,东欧开始进入“后共产主义”时代

正当人们在纷纷猜测俄罗斯共产党将夺得1995年12月份俄议会大选的胜利之时,东欧的波兰传来这个寒冷的冬季爆出的最为热门的新闻:曾为前波兰共产党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高级领导人的亚历山大·克瓦希涅夫斯基击败在任总统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第三任总统。

1995年11月23日,克瓦希涅夫斯基在华沙总统府宣誓就职,而这一天正好是推翻前波兰共产党统治而上台的瓦文萨任总统的5年零1天。

克氏力克瓦文萨,尽夺三权在掌中

这位由前波兰统一工人党演变而来的波兰社会民主党主席41岁的克瓦希涅夫斯基是在1995年11月20日波兰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51.72 %选票的优势击败谋求连任的原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52岁的瓦文萨而赢得这5年一度的波兰总统选举的。在11 月初第一轮选举中就落后克瓦希涅夫斯基两个百分点的瓦文萨虽经苦苦努力,终以48.28%的得票率败北。

这一最终结果对密切关注这次大选的人来说并不感到意外,但仍令世人震惊。尤其是它发生在12月份俄罗斯议会大选前夕,而俄罗斯共产党的支持率正遥遥领先的情况下,更令一些人感到惊恐。欧洲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几乎都在头版或头条新闻中报道、评论这一选举结果,并惊呼波兰大选的结果标志着在波兰也出现了左派“回归”现象,中东欧开始进入“后共产主义时代”。

克瓦希涅夫斯基1954年出生于科沙林省比亚沃加特的一个医生家庭,1978年毕业于格但斯克大学经济系。1981—1985年,他先后担任大学生周刊《等等》和波兰社会主义青年联盟机关报《青年旗帜报》的总编,后出任中央青年、体育等部长职务,成为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期间政府内最年轻的部长。1990年1月28日波兰统一工人党解体,在该党最后一次代表大会上成立了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克瓦希涅夫斯基被推举为该党最高委员会的主席。后来又被推选为由波兰28个左翼党派和组织组成的波兰民主左翼联盟主席。西方媒介在波兰竞选期间念念不忘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克氏是“前共产党人”,瓦文萨也一再以“共产党又回来了”这样的口号来影响选民。在波兰势力十分强大而声称不介入政治的教会甚至在做弥撒时都不忘号召信徒们投票反对克瓦希涅夫斯基。

然而,即使这样,也未能阻止波兰人将他们的选票投给克瓦希涅夫斯基,重新将他们的国家交给改革后的左翼社会民主党。

事实上,目前波兰已经成为东欧国家中最左倾的国家:总统、总理和议会都掌握在左翼社会民主党手中,而且是根据西方民主法则合理合法地民选上台的。

瓦文萨政绩平平,左派力量东山再起

对于6年后在波兰发生的这又一次剧变,西方国家感到有点迷惑和不解。然而,作出这种选择的波兰人民心里最明白,短短6年,曾被奉为“救星”的瓦文萨就被其臣民抛弃决非偶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首先,瓦文萨政绩平平,丧失民心。1989年瓦文萨领导团结工会将执政45年的波统一社会党赶下台,然而通货膨胀加剧,人民生活水平急骤下降,国家整体实力也日趋萎缩。正如一位波兰政治评论员一语中的指出的那样:我们以为瓦文萨是在带着我们奔向西方,却没料到我们抵达的却是南方(即指波兰从总体实力上滑向发展中国家)。人民对当局失去信心,怀旧情绪上升,从而导致左派力量东山再起。

其次,右派阵营四分五裂,瓦文萨失去政治根基。原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在1990年当选波兰总统时,声望一度如日中天。然而上台后瓦文萨不仅政绩平平,而且,滥用总统职权一再向敢于不听命的议会和政府发难。短短5年中,他迫使议会两次改选、政府5次更迭、22次否决议会通过的法令。在他统治时期,波兰政治危机层出不穷,而他也日益不得人心。

再者,左派力量竞选纲领明确。左派力量十分明智地把握住了目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正在经历着深刻的演变,意识形态倾向将淡化,相当多的选民将会超越党派偏见和宗教信仰来选择未来的总统这一趋势,制订出了一个较好的竞选纲领,提出了响亮的竞选口号:面向未来。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竞选纲领中表示,他如果当选总统,将不站在右边,也不站在左边,做一个团结波兰各种力量的总统。他主张和解,提出不搞“上层斗争”,将捐弃前嫌“向前看”,建设贫富共济的“共同波兰”的构想。他强调要重点解决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如就业、贫穷、退休、通货膨胀、青年住房等问题,颇得人心。

最后,克氏竞选有方,极富个人魅力。克瓦希涅夫斯基精明强干,刚30岁就出任部长,又主管党务,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他思路敏捷,能言善辩。在电视辩论中,他条理分明,论据充分,只几个回合就把只有中专水平的瓦文萨击败,博得选民好评。克氏注重竞选方式方法,为竞选他在全国49个省中走了44个,行程两万多公里。上工厂,下农村,搞集会,见选民,他总共见选民11万多人。他年轻、英俊,在选民尤其是青年选民中颇具个人魅力。

因此,在波兰人眼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电工出身的瓦文萨已是一位过时的人物,他们要选择适合上电视的具有现代人形象的克瓦希涅夫斯基,因为他会讲英语、懂经济学、富有聪明才智、善于思考、能言善辩。而且,他们认为他能够扭转波兰的困境。

俄议会大选,俄共咄咄逼人

在共产党实力最为强盛的俄罗斯,俄共向1995年12月举行的俄罗斯议会选举发起了有力的挑战。专家们估计以及种种民意测验表明,俄罗斯共产党人有望成为俄议会中的最大党团。而且,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还将成为今年6月俄总统选举中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而在基层选举中,俄共形势也一片看好。

据俄罗斯战略分析和预测中心去年9月份的一次统计计算结果表明,俄共在各竞选联盟中得分名列榜首,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在受欢迎的政治家名单中仅次于总理和总统。该中心计算的数据包括组织机构的发达程度、智能潜力、财政情况和领导人的能力等因素。俄共在12个组织的名单中位居第一,得6.7分。

观察家们认为,人们投共产党的票是出于对俄罗斯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生活水平下降、失业、通货膨胀、犯罪猖獗等社会问题的不满。

1995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60%多,人民生活水平急骤下降, 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俄罗斯报纸指出,从社会的最高到最低各个阶层,人们的等待和忍耐也已到尽头。人们对动荡已厌倦,人人都不得不关心自己的生活问题。

1995年11月7日十月革命78周年纪念日,这天一大早,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市民涌上街头,在马克思雕像前举行游行和集会。他们尽情地高唱苏联国歌和雄壮的国际歌,到处是前苏联国旗和列宁、斯大林画像。集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支持者在1995年12月17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投共产党的票。

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在集会上表示,俄共的主要计划并非“再发动一次夺取政权的革命”。他认为俄共的主要任务是争取赢得1995 年12月的议会选举并呼吁在大选之后组成一个“能够拯救国家的民族复兴政府”。在谈到俄共纲领时,久加诺夫说:“我们主张建立尊重劳动者、为各阶层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和人民政权基础上的全民和谐的政府。”

据报道,同一天,圣彼得堡、哈巴罗夫斯克、伏尔加格勒等地以及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也都举行了类似集会和游行。据俄内务部发言人称,俄罗斯各地方集会游行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0%。全俄罗斯约有10万人参加纪念十月革命节活动。

叶利钦的威信在国内也逐年下降,一些针对叶利钦的大字标语在路边墙上随时可见。此外,叶利钦在驻原东德俄罗斯军队撤走的庆典上,由于纵酒过度,操起乐队指挥棒胡乱挥舞,拿起麦克风唱歌,丑态百出。在爱尔兰机场,也是由于狂饮而取消了同爱尔兰总理的会谈,酿成外交丑闻。总统的这些丑行引起了周围亲信的批评,招致国民的嫌弃。

针对6月的总统选举,俄罗斯可以说目前是群雄并起。如果叶利钦决定不参加总统竞选或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而被迫提前下台,可能出马竞选俄罗斯总统一职的人目前就有以下几位:

维克多·切尔诺梅尔金—57岁,现任总理。

格利戈里·亚夫林斯基—43岁,国家杜马议员,“亚博卢联盟”领袖。

根纳季·久加诺夫—51岁,共产党领袖。

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49岁,极端民族主义分子。

亚历山大·列别德—45岁,退役将军。

伊万·雷布金—49岁,国家杜马主席。

叶戈尔·盖达尔—39岁,俄罗斯激进市场改革计划的设计师。

尼古拉·雷日科夫—66岁,前苏联总理。

斯维亚托斯托夫·费奥多罗夫—67岁,眼外科医生。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64岁,前苏联领导人。

弗拉基米尔·舒梅科—50岁,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主席。

亚历山大·鲁茨科伊—48岁,前俄罗斯副总统。

据分析,到6月,可能有更多的人参加总统角逐。

中、东欧非前共产党掌权国家已寥寥无几

前共产党在东欧东山再起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94年春天,匈牙利的公众舆论就惊呼,维尔纽斯丢失了!华沙又成为红色的了!现在又轮到匈牙利了!紧接着,匈牙利社会党在大选中获胜。同年2月,社会党在索非亚取得了大选胜利。而在去年春天,塔林也落入社会党之手。社会党人先后在立陶宛、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爱沙尼亚掌权。似乎社会党人执政是东欧一个普遍趋势。

尽管东欧各国的社会党在上台执政时有很多困难,而且遭到相当大的力量的反对。但它们终于在被冷落数年之后又东山再起,重新登上了执政舞台。尽管无论从这些政党的性质、执政方式、社会背景等都同过去大相迥异,然而,从6年前被从政治舞台上赶下来,到如今又通过投票被选民们重新推上台,这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波兰:曾经担任过波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约瑟夫·奥莱克西于1995年3月当上了总理。他的劳动部长莱谢克·米莱尔也是前波共中央书记。如今,克瓦希涅夫斯基又赢得总统职位,而奥莱克西可能继续担任总理,这样就使得前共产党人既控制了行政机构,又控制了立法机构。

匈牙利:匈牙利在1989年时的最后一位共产党外交部长霍恩·久洛于1994年夏天当选为总理。以他的社会党(经过改革的共产党)为首的左翼联盟在议会里赢得了72%的席位。在匈牙利,总理行使全部权力,而总统一职基本上是象征性的。

保加利亚:曾经担任过保加利亚前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官员然·维德诺夫1995年1月当上了总理。

罗马尼亚:在1989年齐奥塞斯库被处决后曾在很短的任期里担任总统的伊利埃斯库,于1992年重新当选为罗马尼亚总统。他一度是齐奥塞斯库的亲密顾问。

立陶宛:左翼民主劳动党在1992年的大选中获胜,担任过立陶宛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现年64岁的布拉藻斯卡斯于1993年当选为立陶宛总统。

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是前南共高级官员;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曾在南斯拉夫军队中任职。这二人都是通过选举当上总统的。

斯洛伐克:斯洛伐克1992年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时,前共产党领导人弗拉迪米尔·梅恰尔当选为总理。1994年,他又连任。

捷克:尽管总统哈维尔和总理克劳斯都是反共和前持不同政见者,可是,克劳斯的内阁中仍有一名前共产党人担任工业部长。

在独联体,一半以上国家的领导权掌握在前共产党人手中。

实际上,目前东欧中欧国家除了新独立的捷克、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外,其他国家都已由前共产党改组后的左翼“社会民主党”重新上台,或单独执政,或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

生活质量已成选民作出投票选择的依据

这些共产党人东山再起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如今意识形态已不再是一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正如波兰和俄罗斯那样是于广大人民,也就是选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的质量。

人们对于变革后的生活状况普遍感到沮丧和期望的幻灭。政权更替后带来的是大规模的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以及在过去45年制度下的已经习惯了的庞大社会福利体系的瓦解(如有保障的就业、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等),而新政权却无法建立起新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谓的幸福生活更是遥遥无期。

前共产党人东山再起还有其他原因:选民们对于政府的贪污腐败和丑闻感到深恶痛绝;新的百万富翁阶层和有势力的黑社会犯罪集团的出现,同日益扩大的下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外,人们还认为前共产党人更加称职,因为在过去45年时间里,共产党人实际上管理着一切,所以他们在工业和经济的许多领域上有专业的经验。

不过,专家们认为,这些新的被称作为后共产党人管理的政府已经完全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共产党政权了。如今政治标签已经在失去它们的意义。

从瓦文萨的落选,人们看到了中东欧各国正经历着领导层的新的更迭和交替。波兰总统大选的结果标志着经过数年的社会政治演革,以波兰为代表的中东欧各国人民正在走向成熟。

标签:;  ;  ;  

前东欧共产党卷土重来?_波兰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