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问题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一课时,我开门见山直接出示课题——长方体表面积。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而后提出如下问题:孩子们,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顶点、棱、面的特征,那你们认为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换句话说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二、问题来源
设置以上问题的来源有两个:一是通过聆听很多教师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教学处理,绝大部分老师认为,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很好理解,就是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的和,因此概念教学草草而过,而把重心放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公式的实际运用中;二是通过发现学生后续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的分析,“无盖水箱需要铁皮多少”,孩子们直接利用公式算6个面的面积;“在四周贴上商标纸,贴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孩子们还是计算6个面的面积;“做一节通分管需要多少材料”,孩子们依旧计算6个面的面积。这样的错误堪称经典错误了,所谓经典错误就是错了纠正,纠正后依然出错,再纠正,再出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如此反复强调的表面积概念,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理解总是出现偏差?难道是学生对长方体变面积概念理解有误?难道是老师带有学术术语的“长方体表面积”概念根本不曾领悟?难道学生心目中的“长方体表面积”概念另有其意?带着一探究竟的执着,便设置了上面的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三、片断呈现
师:你认为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生1:长方体底下那个面的面积。师: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生1:无论长方体放在什么地方,都会占了底下那个面的面积。生2:不对,是长方体5个面的面积。师:为什么呢?生2:因为底下那个面挡住了,看不见,剩下看得见的就是5个面。师:(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做声)同学们说说看,他讲得有道理吗?还有不同意见吗?生3:我认为不对,因为把长方体拿起来底下的面也能看见了。生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周围四个面的面积,因为“表”在这里就是周围的意思。生5:“表”指表层,就应该是表层6个面的面积,所以长方体表面积就是表层6个面的面积之和。师:鼓掌!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并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达出来,非常棒!师:老师想要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需要做几面呢?生:(异口同声)6个!师:现在想想看,长方体的表面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你们中谁理解地比较到位呢?
四、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孩子们在解决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为什么会频频出错,原来在他们心中早已有自己对“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理解,课堂上老师草草而过的概念教学并没有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一道道涟漪。像这样在课堂上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直接表述自己的理解,再经过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概念教学绝非如此简单,我们理应从学生的认识出发,构建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石东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长方体论文; 表面积论文; 孩子们论文; 面积论文; 概念论文; 学生论文; 表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