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构生成性的初中语文阅读课课堂论文_李逢生

浅谈建构生成性的初中语文阅读课课堂论文_李逢生

李逢生 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初级中学 722400

【摘要】生成性的课堂,是相对于过去的灌输式课堂而言的,何谓生成性的阅读课堂呢?刘永康教授说:“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产生新的思想,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就是真正贯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生成性;文本;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32-01

阅读课,如何建构生成性的课堂呢?要注意三个方向的问题。

一、立足文本的读

初中语文文本本身就是较封闭的内容,理解文本内容所需要的东西文本已经提供了,老师无须作过多的迁引和拓展(诗歌除外)。面对一个文本,需要在课堂上作多种形式的阅读。

(1)自由朗读。这一般应用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阶段,通过通读全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发现自己的一些疑惑。当然,这种方式运用的文章篇幅不能太长。文学性文章,比如散文、诗歌、小说类运用多。而应用类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运用较少。

(2)细细默读。默读全文,通常用在篇幅较长的文章中,因默读速度比朗读快,也用在不合适朗读的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中,这个都有同感。但是,就是感情非常丰富的散文、诗歌也需要默读的,因为在默读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在高速的运转,感受。王振生老师在执教《枫桥夜泊》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引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后,老师要学生默读全诗,并勾画“许多同学都没感到愁,你从哪些字感到了愁,忧伤?”当时,整个课堂鸦雀无声,但是到发表意见时,却是泼了,这种担心是不必的。语文新课标在阅读明确指出:“养成默读习惯”,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3)感情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落脚点在一个“情”字,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品味、感受人物的形象,以及流露其中的感情。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教师或录音范读是一个方法,创设情境,或者配乐是一个办法,引导学生抓文中的关键句或句中的关键字词是更细腻的办法,因为只有真正地理解文中的感情,才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否则,就容易走向矫情做作的泥沼。当然,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速读、浏览,无论哪一种,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学生带着思考,带着要求去读。

二、富有艺术的提问

阅读教学,其实质是文本作者、教材编辑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的对话,教师在其中是一个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能见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题太多,学生疲于奔命,难以有所生成,问题太低,学生从文本中一眼就能看出,也谈不上什么生成。问题要少而精,就是一节课只有三个或三个以下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指向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习都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要使课堂是生成性的,关键是问题要有梯度。就如攀登,,喜马拉雅山再高,人都可以上去,而一面光滑的墙壁,即使只有五米,一般人也只能望墙兴叹了。因此,教师在设计大问题时,要把它分解成两三个小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说提示下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苏联心理学家维过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而二者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可见,学生要生成知识教师就需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就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老王》为例,现代学生对老王活命的生存状态是难以深入理解,著名特级教师王君在教学《老王》这篇散文时便把这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了三个小问题:(1)假如老师是杨绛,学生是老王,你会对杨绛怎样介绍自己的情况。(2)社会上的人对老王是怎么看的。(3)体会“只”的意义。这样的逐步深入,学生对老王的活命的生存状态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三、民主和谐的氛围。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学得知识,民主和谐的课堂至关重要。

(1)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耳熟能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的老师却把关注和微笑更多的给予反应敏捷的学生,对沉默寡言的漠视,对有些调皮的打压。无可否认,在学习上,的确存在着有部分学生悟性高、思想有深度。而另有部分学生反应要迟钝些,感悟要浅显些,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老师若对他们给予帮助期待,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精神鼓舞,学习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这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益,老师若对他们不理不睬,甚至冷嘲热讽,他们在课堂上只会更加沉默。

(2)真诚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老师要适当地真诚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每一个表现,不论有多么糟糕,只要老师带着欣赏学生的进步的眼光去看,都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3)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现在的课堂讲究质疑解惑,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是有益于课堂生成的,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观点却偏离了文本研究的方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若冷静应对处理得当,课堂生成,若处理不当,失败收场。一个教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个男生提问:“老师,书上讲了美女蛇的故事,那有没有美男蛇的故事呀?”老师一时无语,便说:“有没有美女蛇我不知道,美男蛇倒真是有的,我们班上不就是有一只吗?”老师说完,全班哄堂大笑,而那个男孩第二学期便转学了。如果老师面对男孩的提问,说:“听美女蛇的故事,对小孩子对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教学最终的效果是否就会有不同呢?面对突发事件,讥讽或充耳不闻都不适合。

参考文献

[1]郭灵芝.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成性[J].考试周刊,2015(20):40.

[2]王晓霞.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的思考[J].软件:电子版,2014(5):33.

论文作者:李逢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  ;  ;  ;  ;  ;  ;  ;  

浅谈建构生成性的初中语文阅读课课堂论文_李逢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