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黑沙方言送气辅音初探论文_张海莲,张东强

丘北黑沙方言送气辅音初探论文_张海莲,张东强

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 亚非语言文学专业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壮族是一个支系繁杂的民族,各支系方言土语之间差别很大,难于沟通交流。黑沙是其中一个支系里众多宗支中之一,很多参考资料表明,此宗支仅分布于云南省丘北县境内,操壮语北部方言丘北土语之沙话。本文以送气声母汉语借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云南省丘北县壮语黑沙话的送气辅音进行研究,阐明云南省丘北县壮语黑沙话里送气辅音声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轨迹。

关键词:丘北 黑沙 方言 送气 辅音

丘北壮族是当地古老的土著民族,自称“pu4i4”。丘北黑沙壮族,操壮语北部方言之丘北次方言之黑沙话。作为壮族繁多支系中的一支,丘北黑沙具有自身独特的方言。在《壮语言文学探索》一书中的一篇名为《壮语方言颜色词考源》的文章中写道:“黑色,壮语有dam1、fo:n4、mei3,其中,dam1普遍,fo:n4分布较窄,mei3仅发现于丘北一个点上。”书上所说的壮语方言颜色词“mei3”(黑色)正是丘北黑沙壮族的沙话。因此,对丘北黑沙壮族的方言及时调查研究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实际意义。

一、丘北黑沙壮族所操语言的特点

云南丘北黑沙话的特点是没有送气声母、有浊辅音声母、有塞声韵、声调较多。丘北黑沙话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而借用方式以半意译半译音较为多见,如:makbug(柚子)、makdauz(桃子)、makgam(柑子),“mak”是壮语的基本词根“果子”之意,所有的果子都以这个词根做前缀而命名;再如byavanx(草鱼)、byaleix(鲤鱼)、byalienz(鲢鱼),“bya”是壮语基本词根“鱼”之意,所有鱼类都以“bya”做为前缀而命名。而对一些在壮语里没有基本词根的新词如“解放”、“土改”一般采用译音法借用:gaifang(解放)、dujgaij(土改)。壮语汉借词在历时上的特点是老借词比较壮语化,新借词比较汉语化,而在新借词比较汉语化的最显著特征是送气音逐渐产生并趋于完善。

二、送气声母在黑沙壮语里的发展趋势

丘北黑沙壮族黑沙土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th、ph、kh、tsh送气辅音声母,本族原生词汇里不能找到一个是送气声母的。但与汉语的长期接触中,随着送气声母汉语借词不断增多,人们使用越来越频繁,送气辅音声母也逐渐产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黑沙壮语里送气声母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自由变体的过程,这是汉语与丘北黑沙壮语接触过程中发生借用音变最显著的特征,这种送气与否的自由变体至今仍然未完全消除,但借用音变的发展趋势是肯定以及不可逆转的,也就是黑沙壮语里送气声母从无到有,从有到趋于完善的发展趋势。

三、黑沙壮语对送气声母汉借词借用音变的原因

(一)借用音变壮化的原因

壮语与汉语接触过程中发生音变比较壮语化,这是壮语初步与汉语接触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前,少数民族聚居程度较高,与汉族接触较少。壮民族以安分守已、勤勤恳恳为本民族的显著特征,民族意识很高,只要是本族人,都视为是亲戚。一旦定居,宁愿世代守住自己的农田而不愿外出另谋出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现今著名的壮族“稻文化”。正因为丘北黑沙壮族聚居程度高、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使用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民族意识较强、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等因素,导致世代受民族语言根深蒂固,所以当开始借用汉借词时,发音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只能按照壮语发音的方式来发汉借词。

(二)借用音变汉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看到一些民族语文的功能在某些方面呈现发展趋势的同时,在另一些方面也在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如使用人数有所减少,青少年使用本族语的水平有所下降,出现了部分语言转用现象等。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汉语在一些地区有了较大普及,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需要越来越多既懂本族语又懂汉语的双语人才,所以光懂本民族语者在一些领域受到冷落。加上招生制度的改革,语言的实用价值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语言抉择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轻视民族语文作用,民族语文由此受到更多的冲击。如在思想认识上,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些人对民族语文在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建设上的作用,甚至对民族语文的前途产生了怀疑,而过分强调汉语文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忽视民族语文的功能。各种社会因素,使得壮语发音方法逐渐接近汉语。

四、黑沙壮语送气声母产生的意义

(一)积极意义

黑沙壮语送气声母的产生和发展对语言的统一具有积极意义。它丰富了壮语的语音系统,加速了语言的流畅性,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符合当地人的语言习惯,便于壮族与汉族的交流,同时也让语言的普及更加容易。作为黑沙壮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送气声母对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不仅过去、现在是不可取代的,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也是不可取代的。我国的民族语言状况决定了现在和今后大多数少数民族仍然还要通过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发智力、学习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里本民族语言文字仍要发挥其重要的交际功能和作用,仍要在现代化的各种传媒、宣传等活动中应用。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更应加大少数民族语文的功能,使其更好地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而不是忽视、削弱其功能。

(二)消极意义

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借词的过度借用会慢慢导致语言转用,削弱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功能,不利于保存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研究送气声母的功能和意义对于更好的分析和探讨黑沙壮语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既要使民族文化适应社会发展,有要很好地保留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

五、结语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民族语言的发音现状对于保护民族语言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壮族黑沙支系的辅音系统有其独特性。在分析丘北黑沙支系壮族的辅音发音后,可以得出结论,其辅音发音系统受到汉语的影响较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黑沙壮语的发展将会从汉语借入一些语言要素来强化其表达功能,同时也会维持其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汉语和壮语的双语格局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仲实,《壮族文学概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

[2] 蓝庆元.壮语方言颜色词考源.民族语文[J].2007,5:35-39.

[3] 梁庭望.《壮文论集》[M].2007,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 陈丁昆.论民汉双语问题,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

论文作者:张海莲,张东强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丘北黑沙方言送气辅音初探论文_张海莲,张东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