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殷宇明, 李艳, 刘冬梅[1]2003年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p15基因位于染色体 9p2 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 ,其编码产物p15蛋白特异地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 4 6 (CDK4 6 ) ,使细胞不能通过G1 期和S期间的监测点 ,从而停留在G1 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高频率的p15基因失活[1 ] ,

林福安[2]2007年在《半巢氏甲基化特异性PCR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15基因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及甲基化逆转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旨在应用半巢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Hn-MSP)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5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可能的关系;探讨VPA单药和与AS2O3联合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VPA是否有去甲基化作用或协同AS2O3的甲基化逆转作用,从而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方法:采用半巢氏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组硫化后直接测序(Bisulfit-sequencing PCR,BSP)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部分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Hn-MS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生长曲线、MTT法检测VPA和AS2O3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并应用金正均的Q值公式探讨两药联合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VP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经不同药物处理前后p15、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Hn-MSP观察用药前后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等。结果:(1)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到1×10-5。85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72.9%,其中6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为75.0%,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68.0%;初治AL患者为71.2%而复发则为81.8%。85例AL患者中有7例缺失,AML、ALL分别为6.67%和12%。22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5基因则无发生甲基化或缺失。(2)小剂量的VPA可能有诱导细胞分化,细胞周期检测示大部分阻滞于G0-G1期, 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G2-M期比例也有一定增加;而小剂量的AS2O3则对Molt-4细胞周期的影响不是很敏感,但两者小剂量联用时也有协同相加作用。MTT法结果示小剂量的VPA体外即能够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活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当VPA浓度为2.5mM时,药物处理48h后的抑制率为约(37.32±1.04)%,随着VPA浓度增加,细胞受抑制程度明显增加,10mM时为(78.60±2.50)%,48hIC50为4.904mM;AS2O3 5.0μM时,抑制率为(31.24±2.80)%,20.0μM时为(69.58±0.97)%,AS2O3单用48hIC50为9.9247μM;当二者联用时在体外均有相加作用(Q值均大于0.85),在5mMVPA与10mM AS2O3联用时抑制率达(70.31±2.54)%,而且协同效果呈二药剂量依赖性提高。(3)未处理组细胞p15基因不表达,经VPA单药以及与AS2O3联用作用48h后p15基因有一定的表达,较高浓度的VPA、AS2O3以及两药联用诱导p15基因表达的灰度值比与未处理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未处理组相比,VPA作用48h后甲基转移酶(DNMT)1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组对DNMT3B似乎也有下调趋势,而DNMT3A的灰度值则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3个基因的灰度值与未处理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Molt-4细胞p15基因因发生高甲基化而失活,经VPA和AS2O3作用48h后p15基因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可被逆转。结论: 1)半巢氏MSP方法检测基因甲基化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在临床应用。2)p15基因甲基化状态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尤其是复发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而正常人较少发生甲基化,p15基因甲基化可作为AL病程进展、复发、预后的指标之一。3)VPA可能通过降低DNMT-1和DNMT3B的活性诱导p15基因去甲基化,使p15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 G2-M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4)AS2O3和VPA两药联用对细胞增殖抑制表现出协同相加作用,临床上有待进一步实践。

殷宇明[3]2002年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前言 p15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6(CDK4/6),阻止细胞进入增殖周期。p15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均有缺失或突变,近两年的研究更发现5’CpG岛的高度甲基化是其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中的主要失活方式,而且发生率也比较高。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为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MSP方法检测了p15基因在40例急性白血病、1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了p15基因呈甲基化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从临床角度探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与p15基因甲基化的关系,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及临床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白血病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标本取自患者的外周血,12名正常对照为健康自愿献血者,已知p15基因甲基化的细胞株Raji为阳性对照。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后,按照常规的蛋白酶k消化,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无水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DNA。将DNA用NaHSO_3处理:取DNA2.5μl溶于12.5μl水中,加入0.4mmol/L NaOH 12.5μl,37℃10分钟;再加入10mmol/L C_6H_6O_2 15μl及3mol/L PH5的NaHSO_3260μl,液体石蜡覆盖(隔离空气),在50℃孵育16小时反应后冷 冻除去液体石蜡。加入 smM NaAc 4t4小时,0.smM C。H。O。4℃·4/J’时,0.SM NaAc 4t过夜,用蒸馏水4T 4 /J’时洗两次,溶于 50…水中4℃过夜。加人等体积的0.6moUL NaOH,室温5分钟, 再加人等体积6moUL NH杠c及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20℃ 过夜,12000r/forn离心10分钟,得DNA沉淀,加人体积分数为 70%的冷乙醇,12000r/min离心 10分钟,洗2次,弃上清,得DNA 沉淀,吹干,30NI去离子水溶解DNA,-20T保存待做PCR。PCR 反应体系为50卜1,含 10 x缓冲液问.6mM硫酸镀/67mM TisJH 8.8/6.7mM MgCI。/10mM 2一流基乙醇),dNTWpl,弓物为甲基化 引物 p15M或非 甲基化引物 p15U 0.5卜1,NaHSO。处理的 DNA 4pl,DNA聚合酶0.Zpl。扩增条件:96℃预变性5分钟,95℃30 秒,60℃30秒,72℃30秒,进行35个循环,最后一个循环72T延伸 7分钟。每次扩增均设对照。将MSP产物与上样液按6J混合, 于8%中性聚丙烯酸胺凝胶上电泳,紫外分析仪下观察,拍照。用 引物P15M有扩增产物,而用P15U无扩增产物为完全甲基化(+ 十人用"l5M与"l5U均有扩增产物为部分甲基化(十人用n15U 有扩增产物,而用P15M无扩增产物为未甲基化(一人统计学处 理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 实验结果 初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MSP阳性率为62.2%(37例 中 23例为阳性人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77.3%(22例 中间例为阳性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40%(15例中6例为 阳性人两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3.SO人完全缓解 期的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MSP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阳性率为 36.36%(11例中 4例阳性人 5例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患者均表现为阴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阳性率为30.8%( 13例中4例阳性太多发性骨髓瘤阳性率为42.9%(7例中3例 ·2·阳性人 讨 论 P15基因常通过缺失而在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失活,近年的研究发现,位于P15基因启动子和转录起始区的CPG岛高度甲基化是使该基因失活的另一主要方式。本实验中采用MSP方法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血液病的… 基因 CpG岛甲基化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对照全部处于未甲基化状态,表明… 基因CPG岛甲基化是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急性白血病… 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2.2%橱7例中有23例人急非淋和急淋二型之间阳性率无显着差异;在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有… 基因甲基化提示该抑癌基因仍处于失活状态,利于白血病细胞克隆的生长,预示着患者将来有复发的倾向;对24例ANLL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有p15基因甲基化者比未甲基化者有较高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早)幼细胞百分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甲基化检出率为 36.36%*二例中4例阳性人低危组中甲基化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危组且甲基化模式是部分甲基化,而高危组中全部有甲基化改变且是完全甲基化,似乎提示了… 基因的甲基化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的进展过程中发生并渐进性积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无甲基化发生,

王柏勋[4]2002年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前言 p16基因位于9p21染色体,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特异地抑制周期素依赖激酶4/6(CDK4/6),阻止细胞进入增殖周期。p16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中均有缺失或突变,近两年的研究更发现5′CpG岛的高度甲基化是其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白血病中的另一种失活方式,而且发生率也比较高。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为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p16的甲基化异常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基因水平研究的新课题,本实验目的是在验证p16甲基化与白血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与其他恶性血液病如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浆细胞病等的关系,从临床角度探讨恶性血液病与p16基因甲基化的关系,为更深层次的研究及临床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急性白血病40例,慢粒白血病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标本取自患者的外周血,12名正常对照为健康自愿献血者。外周血按照常规的蛋白酶k消化,苯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无水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DNA。将DNA用NaHSO_3处理:取DNA2.5μl溶于12.5μl水中,加入0.4mmol/L NaOH12.5μl,37℃10分钟;再加入10mmol/L C_6H_6O_215μl及3mol/L PH5的NaHSO_3260μl,液体石蜡覆盖(隔离空气),在50℃孵育16小时反应后冷冻除去液体石蜡。加人smM NaAc 4℃4 /J’时对.smM C。H。O。4℃ 4 /J\日,0.SM NaAc4℃过夜,用蒸馏水 4℃4小时洗两次,溶于 50 pl水中 4℃过夜。加人等体积的0.6moUL NaOH,室温5分钟,再加人等体积6moVLNH冲c及2倍体积预冷的无水乙醇,-20℃过夜,12000r/min离心 10分钟,得DNA沉淀,加人体积分数为70%的冷乙醇上2000r/dn离心10分钟,洗2次,弃上清,得DNA沉淀,吹干,30…去离子水溶解 DNA,-20℃保存待做 PCR。PCR反应体系为 50 pl,含10 x缓冲液(16.6mM硫酸铰/67mM Tis,PH 8.8/6.7mM MgCI。/10mM 2一流基乙醇),dNTWirl,弓物 0.sul,NaHSO。处理的***4…,**A聚合酶0.2卜1。扩增条件:96℃预变性5分钟,95℃30秒,60℃30秒,72℃30秒,进行35个循环,最后一个循环72℃延伸7分钟。每次扩增均设对照。将MSP产物与上样液按6:1混合,于8%聚丙烯酸胺凝胶上电泳,紫外分析仪下观察,拍照。 实 验 结 果 初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MSP阳性率为64刀%(37例中 24例为阳性人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59.l%(22例中 13例为阳性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 73.3%(15例中 11例为阳性厂两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X‘=0.29人 3例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p例AML,1例ALL)为阴性。5例慢粒白血病患者均表现为阴性,其中4例处于慢性期,互例处于急变期。非霍奇金淋巴瘤阳性率为53.8%(13例中7例阳性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为阴性。 讨 论 P16通过与细胞周期素DIk)竞争性结合CDK4历,抑 ·2·制CDK4历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P16基因常通过缺失而在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人类肿瘤中失活,近年的研究发现,位于 P16基因转录起始区的 CPC;岛高度甲基化是使该基因失活的另一主要方式。Herman等总结出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即MSP方法,其原理是:对DNA进行硫化处理后DNA中的胞喷院C转变为尿峻院U,而基因若已发生CPG岛甲基化K一甲基胞嘴陡M不会发生这种转化仍保持为胞喷喷C,使用能够鉴别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的不同引物做PCR即可检测出这种差别,从而确定目的基因有无 CpG岛甲基化。由于设计了甲基化引物 M和非甲基化引物U,h者中至少有一个有扩增,否则即表明MSP失败,这样就无须设定内对照。本实验中采用MSP方法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恶性血液病的P16 CPG岛甲基化异常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P16 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64.9%D7例中有24例太急非淋和急淋二型之间阳性率无显着差异;慢粒白血病无甲基化发生,无论是在慢性期还是急变期(例数尚少,且缺乏加速期的样本,需要进一步观察人非霍奇金淋巴瘤P16 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 53.8%(13例中 7例阳性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为阴性;正常人为阴性。与已有的相关研究相比,如果在本实验中同时检测… 基因缺失情况,P16基因的失活率可能会更高。 综上所述,P16的甲基化异常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基因水平研究的新课题,进一步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埋、微小残留病变的检测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等均有很大意义。 结 论 初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P16 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64.9%急非淋和急淋二型之间阳性率无显着差异;3例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为阴性;慢粒白血病无甲基化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 ·3·p16 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3.8%;骨髓增生异?

刘菲[5]2011年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辨证分型与P15、ID4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P15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讨P15和ID4基因甲基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急性白血病临床诊断、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35例诊断明确的不同亚型、不同病期的AML患者骨髓,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16例)、毒热炽盛型(6例)、瘀血痰结型(13例),另收集10例健康人骨髓做正常对照,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P15基因、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气阴两虚型、毒热炽盛型及瘀血痰结型患者P15和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虚证与实证患者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M1、M2、M3、M4、M5各亚型AML患者均出现了较高程度的甲基化改变,各亚型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初治与复发患者P15和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P15和ID4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高(P<0.05),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P<0.05)。(5)35例AML患者中有25例出现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达71.4%),27例出现ID4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达77.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实证型患者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虚证型患者,基因甲基化的阳性表达从分子水平表明了急性白血病中医邪实内存的本质;P15和ID4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存在高甲基化表达,具有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临床特征,提示P15和ID4基因在AML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AML的诊断和靶向治疗。

刘静[6]2011年在《部分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AH抗原表达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AML与MDS患者红细胞AH抗原表达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红细胞表面AH抗原表达,并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测定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结果AML与MDS组红细胞表面A抗原阳性表达率和A抗原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红细胞表面H抗原阳性表达率和H抗原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ML组与MDS组患者红细胞表面A抗原阳性表达率、A抗原平均荧光强度、H抗原阳性表达率和H抗原平均荧光强度分别相互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5例AML与MDS患者中发生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为14例(占56.0%);16例A抗原阳性表达率或(和)A抗原平均荧光强度降低患者中有8例(占50.0%)出现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AML4例,MDS 4例),8例未出现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AML 4例,MDS 4例);而9例未见A抗原阳性表达率或(和)A抗原平均荧光强度降低患者中有6例(占66.7%)出现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AML3例,MDS 3例)。结论AML与MDS由于红细胞表面H抗原转变为A抗原的过程阻断,而导致A血型抗原表达的降低,且部分患者出现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但是否与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具有显着的关联性,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佚名[7]2003年在《《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第24卷关键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关键词基本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1998年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 (英汉对照 )》标引 ,按照汉语拼音字母及论文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B白细胞介素 2 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新方案的临床研究 (纪树荃 ,陈惠仁 ,王恒湘 ,等

周华蓉[8]2006年在《A_(S2)O_3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激活转录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nMSP)和DNA克隆测序检测六种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鉴定出高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并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探讨叁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nMSP和DNA克隆测序检测CA46等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鉴定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高甲基化的状态;采用SRB法以及生长曲线、克隆形成抑制率等方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法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经过nMSP和克隆测序鉴定,我们确定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是高度甲基化的,可以用于逆转甲基化药物实验,As2O3作用72h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 (2)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As2O3作用72h后p16基因表达增强,1.0μmol/L组、2.0μmol/L组和4.0μ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比值分别为(0.33±0.10)、(0.57±0.11)、(0.67±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3±0.1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h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4)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1、巢式MSP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优于其他甲基化检测方

康爽[9]2015年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疾病分期与ZO-1基因甲基化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简称慢粒,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发生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病程分为慢性期(CP)、加速期(AP)、最终急变期(BP/BC)。加速期、急变期被认为是疾病进展期,本病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65岁。目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成为慢粒治疗的一线用药,传统观点认为慢粒患者进入急性期首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为可能治愈本病的唯一手段。否则病程仅为3~6个月,但移植费用昂贵且存在风险。所以临床中治疗以维持患者处于慢性期不进展为佳,需重点关注慢粒患者疾病何时发生进展,但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分子标志物提示慢粒急变。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同表观遗传学密切相关,其中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调控的重要机制,甲基化异常是白血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在各种白血病中发现了多个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提示DNA甲基化异常修饰同白血病发病相关。前期研究工作显示,人紧密连接蛋白(ZO-1)基因启动子区,在急性白血病中呈现特异性高甲基化状态,与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是白血病预后一个不良因素。目的:对慢粒和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系以及慢粒患者病程不同时期的骨髓标本,进行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检测,探讨慢粒疾病不同时期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及其与疾病分期转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及亚硫酸氢钠联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COBRA)检测K562细胞及HL-60、Molt4等细胞,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ZO-1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去甲基化药物对ZO-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影响。检测CML不同疾病分期骨髓标本ZO-1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扩大临床标本数目,探讨不同分期CML患者中ZO-1基因甲基化阳性患者比例。并对一例CML患者在不同分期阶段骨髓标本检测,检测其慢性期、急变期、急变期治疗后回到慢性期时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表达的变化。结果:1. ZO-1基因启动子区在K562细胞系中呈现非甲基化状态,在HL-60、Molt-4细胞系中呈现特异性高甲基化状态,同时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中ZO-1表达沉默。经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处理后的HL-60、Molt-4细胞系,ZO-1基因启动子区由高甲基化状态转化为非甲基化状态,同时恢复ZO-1基因的表达。2. ZO-1基因启动子区在正常人群呈现非甲基化状态,慢粒患者慢性期呈现非甲基化状态,慢粒患者加速期及急变期中呈现特异性高甲基化状态。对10例CML-CP患者检测,ZO-1基因均为非甲基化状态,对8例CML-AP患者检测,4例(50%)呈现高甲基化状态,CML-BC患者7例,5例(70%)呈现ZO-1基因高甲基化状态。3.针对1例慢粒患者在慢性期呈现ZO-1基因非甲基化,急变期呈现高甲基化状态,恢复至慢性期后甲基化状态可转变回非甲基化状态。结论: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同慢粒疾病不同时期有相关性。随着疾病进展,ZO-1基因甲基化比例升高,出现高甲基化状态提示可能有疾病进展倾向。

付海英[10]2005年在《AS_2O_3诱导人骨髓瘤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转录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DNA克隆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PCR法(REP-PCR)检测人骨髓瘤(MM) U266细胞系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叁氧化二砷(As_2O_3)诱导p16基因去甲基化作用转录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比较摸索一种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DNA克隆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PCR法(REP-PCR)检测U26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摸索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RT-PCR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生长曲线、MTT法检测As_2O_3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抑制。利用流式细胞仪DNA 含量分析法探讨As_2O_3对骨髓瘤细胞系U266周期的影响。结果(1)未处理组U266细胞基因组DNA 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而经As_2O_3作用的U266细胞基因组DNA 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说明U266细胞存在p16基因甲基化,As_2O_3作用72h后p16 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至消失,p16 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 (2)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不表达,As_2O_3作用72h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umol/L组、1.0umol/L组和2.0u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灰度值与β-actin 比值分别为(0.22±0.10)、(0.59±0.11)、(0.68±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7±0.1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未处理组相比,As_2O_3作用72h后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4)与对照组相比,3 组不同浓度As_2O_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1、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DNMT)

参考文献:

[1].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殷宇明, 李艳, 刘冬梅.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

[2]. 半巢氏甲基化特异性PCR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15基因甲基化检测中的应用及甲基化逆转的实验研究[D]. 林福安. 福建医科大学. 2007

[3].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 殷宇明. 中国医科大学. 2002

[4].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 王柏勋. 中国医科大学. 2002

[5]. 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医辨证分型与P15、ID4基因甲基化的相关性研究[D]. 刘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6]. 部分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红细胞AH抗原表达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研究[D]. 刘静. 苏州大学. 2011

[7]. 《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年第24卷关键词索引[J]. 佚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3

[8]. A_(S2)O_3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激活转录的实验研究[D]. 周华蓉. 福建医科大学. 2006

[9].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疾病分期与ZO-1基因甲基化关系研究[D]. 康爽. 吉林大学. 2015

[10]. AS_2O_3诱导人骨髓瘤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转录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 付海英. 福建医科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中p15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