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论文_李日光

当前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论文_李日光

李日光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数学符号意义及几何空间等的概念,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过渡,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各老师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从了解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入手,结合这些问题来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七年级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050-01

引言:如何使学生学好七年级的数学?七年级数学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且相对简单易使学生在学习中掉以轻心,无意中积累了许多小问题,这些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大量知识相结合,出现了很多漏洞。然后又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觉得学习数学越来越困难。还有一些学生,小学基础不太好,虽然初衷很努力,但方法不得当,效果还是不太好。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八年级就读数学色变。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一)“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二)“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到初中,不管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小学的语文和数学是主课,连英语都是副科,到初中的一下子变成七门功课,从小学的没有自习课到初中的每天至少两节自习课,都让学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适应。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

二、打造七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

一是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线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三)数学导学案的拟定

教学内容的拟定。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3)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四)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擅长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要干什么。只有一种形式的预习,粗略地看,看不到问题和实质。其实,预习是一项伟大的技能,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升华。课前预习的主要步骤有:阅读教材。先看一下相关的教材内容,掌握本节的知识概述。标记重点。重要的概念,公式,规律,定理,必须反复阅读,分析,思考,并识记必要的知识点。在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问题上做个记号,这样你就可以带着问题听讲了。完成习题。将无法解决或不太理解的课后练习做个重点标记,并把问题从教材中找出答案。如果你能解决它,你会补充你原来的预习差距。如果你还不明白就把它放在课堂上,观察老师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而且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关键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在预习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哪些部分不能突破,可以决定未来学习的方向。

三、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简焕强.激活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的几种途径[J].考试周刊,2015(55):25,73.

[2]庄延君.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J].高考,2016(09):66

论文作者:李日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  ;  ;  ;  ;  ;  ;  ;  

当前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透视与反思论文_李日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