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小组互助合作之翅膀,让学生在课堂中飞翔论文_吴芬芬

——以九年级Unit 8 Section A 1a-2c教学设计为例

吴芬芬

摘要: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合理安排,分工明确;激发动机,引导合作;自主学习,有效合作;给予帮助,有效讨论;恰当激励,使其兴趣盎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关键词:互助合作;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能力

“互助合作”课堂是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带着求知的渴望和互助合作的热情,经过一次次思维火花的碰撞,收获知识、收获友情、收获品质的过程。在“互助合作”课堂中,教师需要技巧性地层层引导,无论是从课堂知识层面、课堂教学组织层面,还是课堂对学生思想情感教育渗透层面,都充分利用小组互助合作而达到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习行为、思想情感融汇在一起,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课堂中飞翔,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品质。

如何实现借小组互助合作之翅膀,让学生在课堂中飞翔。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搭建合适的平台是进行互助合作的首要条件

搭建平台就是构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知识建构理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小组构建,我们必须着重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1.人数结构的合理:一般地说,4人为一小组,8人为一大组,全班分为6个大组。小组人员组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自由式:学生自由组合,当学生自己选择小组的时候,他们往往乐于选择那些熟悉、相处融洽的伙伴。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相信,能彼此之间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坦诚交流。尤其在小组组建之初,讨论可以立即切入主题,这是自由组合的优势所在。

(2)平衡式:教师依据内容进行平均分组,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教师多采用组内异质、组内同质的构成模式。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多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其性别、性格、成绩等。社交能力上口若悬河的和沈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性格上活泼好动的与内向沈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3)流动式:合作学习中对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当某一小组分定后,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如果频繁地打乱小组,将使刚产生的凝聚力消失,团体意识消解,评价也不易操作。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观察,对确实不能合作的小组,在短时间内可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小组作出调整时要让学生明白了事调整的意图。自己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皆不可把某些人随意调来调去,使小组合作无法连续进行。

2.座位按排的合理:根据认知结构的合理性,在8人中根据成绩上“好、中、差”搭配,优等生、学困生,中等生都有,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E”字形。如下图:

8 ‖ 4 8 ‖ 5

5 ‖ 1 或 4 ‖ 1

2 ‖ 6 2 ‖ 3

3 ‖ 7 6 ‖ 7

课堂上需要展开合作时,只要前桌的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既节约时空,又方便灵巧,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3.情感结构的合理:其中1号2号是组长,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再进行学习对子的确定。1—5号,4—8号,3—7号,2—6号结成四个学习小对子,并且1、2、3、4号也可以互相交流,在生生互动中,贯彻实施“一带一,一帮一”, 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能力较强的负责能力较弱的,大家手拉手,齐头并进,互监互学。有时根据需要,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允许“跳槽”。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在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二、创造展示的机会是进行互助合作的有效策略

创造机会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创造机会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不同方面得以实现。

1.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让互助合作有施展的机会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热爱学习中互助合作

语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善于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实例,挖掘生活中的英语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意味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打破教材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在教学九年级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eriod One这一课时,结合本单元由“讨论物品的归属”引出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使用目标语言“Whose book is this? It must belong to Carla.”展开回答,能在语言的具体应用中了解并掌握情态动词“must, could, might, can’t”表“推测”的用法。笔者在课前制作一张Lost and Found卡片,并结合本课的新词,收集部分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的物品。如一只玩具兔子;一张CD;J.K.Rowling的书;篮球(上面有学生名字);茶杯等。把所有物品乱七八糟地放在Lost and Found箱中,教师以Whose book is this?引入寻找物品主人游戏。以Guessing game导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轻松的氛围,为后面活动的展开做铺垫。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根据对同学的了解,灵活运用“must, could, might, can’t”进行“推测”。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学习热情高涨。

(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互助合作

教材内容生活化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地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熟悉的生活经验更能使学生不由自主的亲近英语,更能吸引他们用英语思维去观察、去发现在生活中运用英语。

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eriod One这一课时,在学生熟练掌握“must, could, might, can’t”表“推测”的用法后,在课堂拓展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故事情景。Now here is a driver called Liu Qiang. One day he found a bag on the bus. Someone left it on the bus. He found many things in it. Can you help him to find the owner of the bag?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讨论并猜测物品主人,首先以小组互助合作形式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加强团队合作,然后充分利用学生集团智慧得出物品真正的主人。在展示包中物品时我认真安排了物品出现的顺序,首先是一个女孩学生证和一本小学四年级的英语书本。然后是一个发带,接着是一只手机,一个钱包和一把汽车钥匙,之后是两包香烟,最后是一张男士身份证。我们来个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猜出包的主人。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显然,正是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仅学的主动、而且兴趣盎然。通过这个模拟故事,学生很快地把“must, could, might, can’t”表“推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是可亲可近的,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享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3)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中互助合作

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是学生自己学习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是:听、讲、模仿、记忆、练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这种单一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改变,教师要善于把书本知识还原成学生看的见、摸得到、听得到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体会理解英语作为语言的特殊学习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运用语言,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相得益彰。

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eriod One这一课时,笔者先给示范用哪个句型进行寻找物品主人活动,师生互动然后转换成生生互动。

T: Whose basketball is this? Can you help me find the owner of the basketball?

S3: It might be Jim’s.

T: Why?

S3: Because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 Go and ask him, please.

S3: Jim, is this your basketball?

S4: No, it’s not mine.

T: Let me help you. Look, here is a name on the basketball. So it must be John’s. Because it has his name on it.

T: Whose basketball is this?

Ss: It must be John’s, because it has his name on it.

T: Yes. It can’t be Jim’s. Please help me find the owners of other things.

Ss: Whose book is this?

S4: It might be…

2.教师要丰富活动设计,让互助合作有效展开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在互助合作活动中“玩”在互助合作中“学”。

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eriod One这一课时,笔者主要设计了两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和三次互助合作机会。两种形式分别是:(1)在导入新知识时以学习对子形式互助合作。(2)在运用和巩固知识时以小组形式互助和。三次机会分别是:

我们充分利用我们学校座位的优势 ,采取了“绕圈子”对话训练方式。学生对面而站,先与对面学生对话一次,然后全体学生按顺时针挪个位置,每个学生就有了一个对话的新伙伴,练完再挪,又开始新的对话,依此循环反复,学生在欢笑中得到对话的有效操练,同时亦增加了同伴的友谊。采用这种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操作如下:

第三次操练:……

③Let’s discuss in groups.

StepⅨ Let’s discuss in groups.

T:What do you think of Bob and Ann? Yes, they are good students.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ind something by accident? Will you try your best to find the owners of the things. Especially, when you find a wallet full of money. Now here is a driver called Liu Qiang. One day he found a bag on the bus. Someone left it on the bus. He found many things in it. Can you help him to find the owner of the bag?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有效讨论并猜测物品主人,首先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加强团队互助合作,然后充分利用学生集体智慧得出物品真正的主人。

3.教师要分层课堂检测,让互助合作发挥作用

分层课堂检测是指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练习策略。即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课堂练习题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再根据这种分层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同时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和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练习方法。

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8 It must belong to Carla. Section A Period One 这一课时,笔者的课堂检测是如下布置的:

1.Fill in the blanks with must, might, could or can’t

(1)The notebook ___________ be Ming’s. It was on her desk.

(2)The homework ________ be Carol’s. She wasn’t at school today.

(3)The soccer ball ____________ be John’s or Tony’s. They both play soccer, don’t they?

(4)The French book _______ be Li Ying’s. She’s the only one that is studying French.

(5)The photo _______ be Lu’s. Those are his parents.

(6)The red bicycle _______ be Hu’s. She has a blue bicycle.

2.Writing

One day a driver called Liu Qiang found a bag on the bus. Someone left it on the bus. He found many things in it. There was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e thought i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last, he found the owner’s ID c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中1号3号5号同学到黑板写作文,6号7号8号同学完成下列检测题。2号4号同学写完作文后,帮助6号、7号、8号检查检测题。这样,同学之间既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同学帮助下不会放弃,逐渐跟上。

三、发挥小组捆绑式的评价是进行互助合作的重要保障

对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是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相互团结协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小组捆绑式评价的直接好处是可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团队精神;让互助合作课堂各环节产生实效、生成精彩课堂成为可能。在教学评价中,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对话环节的评价:不管是两两对话、三人对话还是多人对话,也不管是抢答还是必答。评价得分的依据是:语言流畅、表情自然、乐乐大方、无语法错误。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的评价: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时,为提高合作效率,笔者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评价:以小组交流展示的顺序为准。

3.创设情景展示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设情景展示中,一般采用抢答法。得分的原则是:小组全员积极参与;符合知识要点且无语法错误;语言流畅自如;动作惟妙惟肖;内容健康。未展示的学生若能认真倾听展示学生的表演,并发现其错误者,可另行奖励。

小组每天课堂PK表

“自学”主要是指学生的预习成果;“互助”指的是对子的帮扶、监管情况以及组内的合作情况;“参与”指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展示”指的是学生在黑板上的书写情况;“测评”指的是对学生当堂测试的效果。

这张表格由英语教师填写,各项目教师可根据各组的具体表现:好、一般、差、很差,分别记上3、2、1、0分,然后结出总分,排出名次。从各项目的分数中,我们可看出各组的具体表现情况,从名次上我们也可看出各组的整体表现情况。之后,小组长依据小组名次1、2、3、4、5、6名分别得出每位学生的教师评分为6、5、4、3、2、1分,同一小组的学生得分相同,所以对同一小组的学生而言,教师评分是一个捆绑式的评价,它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合作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对子的监管能力。

所有评价得分计入小组一周评价和学期评价中。作为一周发言积极分子、优秀组长、课堂之星、学习之星等评比的依据和期末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评比依据。

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学生会倍感新鲜,印象更加深刻,效果更为明显,课堂必然呈现勃勃生机。评价表达着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教师给予每一位学生的爱,它如同冬日的暖阳,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春天的甘霖,润泽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有效合理的评价,必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的英语学习因之而更加精彩。

英语课堂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学生自立、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可以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 佳.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多元评价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3(8).

[2]张永强.探究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J].中学教学参考,2014(25).

[3]马红霞.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M].读写算(教研版), 2015(5).

[4]张秀萍.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J].教育,2015(4).

[5]刘 倩.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仙居二中 317300)

论文作者:吴芬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借小组互助合作之翅膀,让学生在课堂中飞翔论文_吴芬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