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论文_韩晓静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论文_韩晓静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学)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领域,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要处理好音乐审美体验与双基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媒体运用、学科综合的度,要重视体验式教学,以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水平。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名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利用视听教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诸如视听、律动、绘画、剪剪贴贴、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乐曲的内容,情感和形象。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组织教学时应尽量地运用VCD和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直观地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作品情感。

二、让孩子动起来

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它能使人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培养孩子的韵律感。

(2)敲击节奏。运用节奏器,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另一方面,可以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节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

(3)画一画。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形象,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4)情景表演。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

(5)音乐游戏。在欣赏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有利于小朋友们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三、丰富情感体验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是在有了情感之后,才去歌唱的。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才有了用音乐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些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以语境唤起情感

让儿童接触音乐之前,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诗意的朗诵,带感情地讲故事,都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条件。在欣赏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好语境,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人心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以语境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地步。

2.以生活感受体验音乐情感

在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去寻找、去探索,能更真切地体验音乐情感。如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童年生活的一种自我写照。乐曲的第一部分描绘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牧童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优美曲调的画面。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情感,我首先设问:“你见过放牛娃放牛的情景吗?你是从哪儿看到的?小牧童是怎样骑牛背、吹竹笛?然后,请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牧童随音乐体验骑牛背、吹竹笛的情景。乐曲的第二部分好似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大部分学生对农村小朋友的生活不太了解,我就从同学课间、课外喜欢玩的游戏入手,去想象小牧童会在哪些地方放牛,他们放牛时会玩些什么游戏。待学生自由发言后,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各种游戏小组,如猜谜组、打水漂组、跳舞组等,来体验小牧童的生活情趣。由于这些游戏来自于学生的感受,所以学生很快就体验到了音乐情感,并且能把这种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四、充分利用图形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最有效的方法,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全部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中来。卡通图谱的使用,能够为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在《玩具兵进行曲》欣赏课教学中,教者先通过介绍作曲家幼年时做过的关于玩具的梦境,让学生想象可能有哪些玩具,接着分别欣赏A段B段音乐,并配以不同的玩具卡通图谱,让学生通过变化的卡通图谱对A段B段做出不同的身体反应。在学生熟悉后,完整欣赏全曲,同时配上相应的代表各部分的卡通图谱,师生合作表演。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无法长时间地关注某一事物,但配上生动活泼的卡通图形,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而师生的有效合作又训练了学生的视听觉反应能力。

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必须有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音乐教师要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观察学生的好恶。同时,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韩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论文_韩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