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导读,课外拓展论文_李晓燕

课内导读,课外拓展论文_李晓燕

李晓燕 陕西省长武县昭仁镇初级中学 713600

阅读文学名著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语文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研究素质的养成,更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型的学习领域。初中名著导读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扮演好指导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全新的平台,让 学生在名著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七年级学生大多缺乏阅读名著的体验,不能与名著产生共鸣,不能从名著的阅读中产生精神的愉悦。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之学生学习任务重,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平心静气地去读书。而本学期推荐阅读名著《西游记》,共一百回,要求学生在课内阅读若干片段,课外通读原著,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启发学生能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学习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教材的阅读目标,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以课堂导读带动课外阅读,课堂导引、引领,课外拓展、延伸,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课内激发兴趣,课外养成习惯

课内推荐阅读可以在课堂上先讲一两个学生熟悉的好听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避免干巴巴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读一回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课外读名著不能只为看热闹,要注意其中的主要人物,通过研究人物增强对社会和人生的新感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还需要教师及时检查,家长及时督促、签字鼓励,让学生从读名著中得到心灵世界的阳光,持久地享受读书的快乐与温馨。

课内可结合有关资料介绍写作背景、作家经历以及作品简介,明确取经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而作品中取经具有“自我救赎”和“普度众生”的双效价值行动,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诙谐性效果的形成有赖于作品人物的特点,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本附录资料,分析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物性、神性、人性的特点,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兴趣。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搜集有关资料,拓宽知识面,多层次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收获读书的甘甜与喜悦。

课内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有关精彩的视频片断,通过视觉、听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欣赏精彩的语言、服饰、动作和场景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步步走进人物、走进作品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因势利导,触发学生的“乐点”,引导学生课外进行电视剧与原著比较阅读,寻找影视剧与原著的不同,激发学生读原著的兴趣。

二、课内方法导引,课外积累运用

课堂教学要注重方法导引,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通读全书,把握主体,读序和跋,明确写作意图和现实意义,了解全书的眉目、纲要。运用工具书或导读资料辅助阅读,解决阅读著作相关问题,浏览和精读相结合,把握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同学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以及书的性质、内容、文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学以致用,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精读和略读的关系:从导读教学课堂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而从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堂导引学生精读课本所选精彩片段,问题探究,及时应答、反馈、提问,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要积极思维,学会与人交往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积极开发课内导读与课外积累运用的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解决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为名著精彩曲折的故事而吸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性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为名著博大精深的内涵而折服。

三、课内交流探究,课外生活导航

课内阅读,做读书笔记,对学生摘记的经典句及精彩片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而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某些地方的感悟和心得,教师除不定期的检查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课内交流,发表自己对名著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思想和认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老师还可以根据名著中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

要注重阅读体验,探究交流,汲取人物的精神内涵,指导学生的生活。《西游记》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要学习主人翁的精神,鼓励学生克服惰性,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地阅读。读书如此,做人更应如此,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课堂多角度分析人物,多层次探究问题本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生活现象,学会换位思考,寻求最佳方案解决生活问题,提高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追求品德的完善,在读书中学到生活的真谛,学会读书,学会生活。

名著导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课内适时科学的导读、引领,课外坚持扎实的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在书香沐浴中、文化熏陶中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充分发展良好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塑造高尚灵魂,提升人生品味。

论文作者: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课内导读,课外拓展论文_李晓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