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承论文_梁连成

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承论文_梁连成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中学 071600

摘 要: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体裁,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体体现,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的精髓,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征。本文讲述了地方民间音乐在中小学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最终达到让学生热爱家乡音乐、提高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民间音乐 中小学 传承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它以丰富璀璨的繁荣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多样的色彩风貌,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传统民间音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音乐体裁,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征。通过乡土音乐教育,弘扬了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也对学生进行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直接感受本地区丰富的音乐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先辈创造如此灿烂的民族文化而自豪。将乡土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传承的重要性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用更纯洁的真正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重要材料,因此,音乐教育必须根植于民族音乐艺术肥沃的土壤,认真挖掘民间音乐的优秀内容,探索教学方式,进一步活跃中小学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乡土音乐进课堂,对于开发学生们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豪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乡土音乐进课堂,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乡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乡土音乐的赏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有着特殊的作用。其次,使学生领略乡土音乐之美,了解民间音乐之丰富,正确认识民族民间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音乐教师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民间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艺术的创作有着借鉴和启迪的作用。最后,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音乐。乡土音乐进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把乡土音乐的曲目与音乐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赏析音乐作品,诱发其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将民族民间音乐引进课堂

1.选择优秀的乡土音乐,丰富音乐课堂内容。选择优秀的乡土音乐素材,不仅能够解放学生的头脑和手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和参与兴趣,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音乐表演潜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音乐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音乐课堂上的师生都应该是富有情感和激情的人。学习《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时,我选择了保定地方民歌如保定小调《卖扁食》、冀中小调《摔西瓜》、《探亲家》、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绣灯笼》、《茉莉花》等优秀的民间歌曲;我们的家乡白洋淀,有着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把《白洋淀组歌》搬上了课堂,包括歌曲《白洋淀好风光》、《怒火》、《参加八路军》、《雁翎小唱》、《夜端岗楼》、《胜利归来》、《打包运船》和《白洋淀永远是春天》。邀请了经历过抗战的老人走进课堂,给同学们讲解当年的抗战故事。学生们为自己的家乡自豪,也更加喜欢上了家乡音乐。

2.乡土音乐和音乐课本有机融合。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艺术形式是相通的,在教学中,尝试把音乐、戏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并鉴赏,感知音乐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们的全面素养。比如,欣赏戏曲京剧时,我把河北梆子和保定地方戏——老调融入到课堂中去,欣赏保定老艺术家的精彩演唱,加上精彩的讲解,使学生们爱上了家乡戏。有的学生家长是戏迷,也深深影响着孩子,听到了家乡戏,课下学唱了精彩唱段,并在课堂上演唱,有了一种成就感;欣赏《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时,让同学们欣赏了非常有名的河北吹歌,以管子为领奏的优秀民间器乐曲如《小放驴》、《小二番》等,风格粗矿朴实,乡土气息浓厚,富于歌唱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积极探索,塑造民族特色。音乐是文化的灵魂,民族的血脉,记录的是人们的喜怒悲欢,寄托的是民族绵绵的情思,铸造的是一方热土的理想和梦幻。而本土音乐是书本以外音乐的延伸,突出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事物的多元性,给学生创造开放平等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融入进去。围绕我们河北的民间音乐:民歌如数量丰富的民间小调、号子等;曲艺如京韵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等;戏曲如河北梆子、评剧、保定老调等;包括丝竹乐,最能体现我们燕赵民众淳朴厚实、豪爽重情、正直大度的优良品质。让这些民间音乐走进课堂,展现了我们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也真正地感染和教育了学生,领略了民族精神。

在本土音乐中挖掘出丰富而新鲜的本土文化,取其精华运用于教学,以此来使学生热爱乡土音乐,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尊和自信心,让本土音乐真正走进课堂,让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得到传承。

论文作者:梁连成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  ;  ;  ;  ;  ;  ;  ;  

传统民间音乐在中小学的传承论文_梁连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