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堕入“港独”陷阱论文

民进党当局堕入“港独”陷阱论文

民进党当局堕入“港独”陷阱

许统

香港《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发生以来,香港社会不断被撕裂,非法暴力不断升级,有组织的颠覆行为逐渐常态化,抗争正脱去“反修例、争普选”的“民主”外衣,暴露出反“一国两制”,乃至主张“港独”,挑战国家主权与权威的真面目。与此同时,台湾民进党当局见猎心喜、颠倒黑白、煽风点火、造谣生事的夸张出位演出也在不断上纲。民进党当局不但将操作香港事态、操弄“反中”统“独”议题作为2020年岛内大选选战的政治提款机,还更进一步火上浇油、借题发挥,大肆引诱、鼓动香港激进分子采取极端、暴力甚至是恐怖主义行为来吃“人血馒头”。其作为本质上是借插手香港事务策应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以台湾为策源地向香港乃至祖国大陆输出“颜色革命”,渐进加速其“事实台独”的危险企图。不过,随着事态更新的发展,自以为“捡到枪”的民进党当局,事实上却堕入了操弄香港议题的政治陷阱。

(4)量子评价 结合上文提到的负荷预测的模型以及量子进化更新操作的特点,在对量子个体进行评价时,通过历史数据与模型预测数据的相关度分析进行判断,给出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评价函数:

民进党当局重重算计濒破产

“修例风波”始于2018年底,港台之间因司法机制缺失而出现跨境犯罪治理失灵案例。受害人父母痛苦难当,恳请香港特区政府尽快修订《逃犯条例》,将凶手绳之于法。在香港政府启动修例之初,民进党当局司法机构还曾持正面肯定态度。但自今年6月以来,当反修例力量开始串联集结,在境外势力指导支持下不断升级游行集会抗议的频次与规模,同时诉诸于暴力事件的同时,“执政”绩效依然乏善可陈的民进党当局便如“捡了枪”一样躁动起来。蔡英文以及民进党党政高层,乃至整个绿营的多个头面人物和绿色媒体都积极涉入香港议题。

首先,将2020年选战主轴定义为“反中保台”的民进党将其作为“救命稻草”,大力借此在岛内渲染“反中”舆论氛围和政治社会气候,试图将选举节奏从“九合一”选举中,代表经济民生议题的“韩流”,扭转到关注两岸政治关系、“国族”认同、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问题上,让选战进入民进党最擅长操弄的统“独”对决节奏。因此,绿营不但以“民主自由”为旗号,在香港事态上奋力做出“挺港独、反两制”的激进演出,也以此绑架岛内其他政治阵营,挟网络民粹逼迫诸如韩国瑜、柯文哲等政治人物进行表态,若对方保持一定的客观理性态度或不愿随之起舞,则会蒙受绿营的“抹红”攻击,从而进一步“绿化”岛内“民意”和舆论。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更借香港事态作为歪曲、抹黑和抗拒“一国两制”的重要工具。除了罔顾事实、指鹿为马地说三道四,民进党和绿营各方面势力也在不断强化直接或间接干涉香港事务的手法力道。从对香港激进反对派的公开力挺,到为其募集物资、提供庇护,显然他们绝不希望香港事态快速平息,让香港恢复秩序和安定,而是谋划如何让风波能够持续、升级并从中渔利。正如岛内媒体所言,绿营心口不一的是,他们其实是在期望、鼓动香港激进势力走向更为极端、暴力的恐怖主义路线,制造或引发更大的流血事件,借此,民进党就可火中取栗地制造“台湾拒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民进党就没有‘一国两制’”的舆论,在岛内的统“独”斗争中占据高地。

不过,随着形势变化和时间推移,民进党当局纯粹的意识形态操作和政治口号宣传的边际收益不断降低,到见真章之时就被外界看破手脚。“港独”向“台独”求援所引发的“难民”问题就成为这种政治收益正负转捩的关键点。

民进党如此卖力,一是可以借制度和价值的分野帮助台湾更快地“远中”,在国际上制造两岸是“我者”与“他者”的身份认同割裂,并以此作为敲门砖加入西方阵营;二是更进一步地将自己绑在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车的前沿,作为“颜色革命”的马前卒、策源地,以香港为试验田、修罗场,持续向祖国大陆输出西方价值和“颜色革命”。对于“台独”势力而言,拒绝统一乃至实现“法理台独”的一个“理想前提”,是颠覆破坏祖国大陆的政权和政治,这是隐藏于香港事态背后的黑影所不敢明言的“终极”目标。

蔡英文此前在涉港事务上的表态大唱高调,以“民主自由价值代言人和捍卫者”自居,忘情进行政治收割。受此言论蛊惑,鼓吹“港独”的“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被捕保释后立即赶往台湾“求救兵”,满心以为此前满口“仁义道德”的民进党当局会有所表示,却碰了一个不软不硬的钉子。尽管一些民进党和“独”派人士出面邀请和会见黄之锋,但蔡英文本人却间接回绝了黄之锋鼓动的修改台湾所谓“难民法”来“庇护香港难民”的要求。

1.5 随访 患者出院后,分别嘱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及各时间点血液生化指标变化,随访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1)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既包括心源性原因,也包括非心源性原因。(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参照我国2010年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非致死性卒中:有明确的影像学证据确诊,但未致患者死亡。次要终点事件:(1)不稳定型心绞痛。(2)心功能Ⅳ级:参照NYHA分级标准。(3)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或冠脉旁路搭桥术(CABG)。

在美国这个乱港的总后台指挥下,台湾成为了西方向东亚输出“颜色革命”的先锋。众所周知,从1984年“众议院第299号共同决议案”开始,美国就开始了通过“美国—香港政策法”“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国内法,以及国家民主基金会(NED)专项拨款等形式干涉香港事务,布局“颜色革命”。包括建设情报基地,通过“占中”事件“锻炼”出一支具有较为成熟的行动规划、组织规模和行动经验的“队伍”。在此次香港修例风波中,港版“颜色革命”进入到了将事件升级为破坏社会秩序、对抗公共权力的社会骚乱,以及通过制造罢工罢课和升级恐怖行动来制造城市瘫痪的新阶段。

当前,蔡英文当局财政状况并不理想,“前瞻计划”和天价对美军购订单尚未消化,军公教和劳工保险“年金”“全民健保”都有破产之虞,鼓吹“新南向”吸引来大量非法滞留、劳工群体甚至是犯罪集团,物价房价也有被冲高的风险。在选举关键时刻,如果蔡英文当局在这一问题上有过激言行,甚至导致“人道变人祸”,很容易引发其不可预见和难以收拾的政治连锁反应。对于只是把涉港问题当牌来打,试图揩油的蔡英文当局而言,火中取栗的事情,也必然要好好掂量掂量。

民进党当局充分暴露“民主的虚伪”

3.2 肿瘤内局部注射治疗 在X线、B超、CT等影像设备引导下穿刺进入实体瘤后注入无水乙醇、化疗药物和碘剂等,作用于肿瘤细胞,发挥疗效。该方法适合于较小的周围型肺癌或转移性肿瘤在肺野少数孤立性病灶,其单用以及和其他方法联合治疗的疗效尚缺乏大组病例评价[43]。

在香港发生的暴动背后,已经清晰可见包括美国、英国和台湾在内的外部势力渗透、介入的黑手。但更为寡廉鲜耻的是,面对铁证如山,民进党仍否认是香港事态的“幕后黑手”,敢说敢做唯不敢认。

Herdsmen may forecast snow in accord with celestial bodies, precipitation, cloudphase, and abnormal of animals. We have introduced it in the section of proverbs.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nowstorm may be summarized as:

蔡英文谈及香港事务时,是以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的外衣,包裹其工具性的利益图谋。而黄之锋等人试图鼓动台湾社会“上街挺港”,甚至呼吁台湾当局“修法”为其提供政治庇护,是为自己叛国乱港寻找逃途退路。双方看似沆瀣一气,实则在利益连接点上存在实质性断裂。因此双方在相互唱和、抱团取暖时可以你侬我侬,但到了真刀真枪、真金白银的时刻,这种各怀鬼胎的相互利用关系便暴露出其虚伪和脆弱的本质,开始出现相互切割乃至反目成仇。

争做“颜色革命”策源地令台湾陷地缘政治困境

与一些西方国家一样,民进党当局和绿营政客在香港修例风波中的表演,赤裸裸地展示了什么叫双重标准。当蔡英文等人对祖国大陆和香港政府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其本人就是靠在野时涉身街头政治而发家,上任前三年经历了无数的岛内各界民众、社团围追堵截式的“拔蔡”陈抗,其办公室门外以及出行所至之处,拒马蛇笼一度成为“常态”。这个因为不接地气而长期被舆论批评是“听不到人民声音”“不懂沟通”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面对狼烟四起的抗议者时竟然抛出了“没事不要经常上街”“你们不要太大声,我听到了”的冷傲厌烦态度。这个高高在上凌驾于反对党和普通民众之上,大搞“绿色恐怖”的“台独法西斯专政”,从“暴力小英”摇身一变为“当代晋惠帝”的蔡英文,却用“倾听民意、限制暴力”来攻击香港政府,实在是厚颜无耻,滑天下之大稽。反观蔡英文日前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回应台湾慰安妇问题时,一改在香港事务上的暴冲挑衅态度,摆出一副“理中客”姿态,称“应以肃穆态度面对而不是轻佻地操弄仇恨,从中榨取政治红利”。这句话其实正是蔡英文和整个绿营在涉港事务上的精准自况。

国内重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多采用教师授课和期末测试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并且对信息化教育方式的应用停留在表面。同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教育资金有限,教学设施不配套,另外,专业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很难将案例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工程管理教学中,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产学模式,因而严重制约了创新型和实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这场意识形态和国家主权的战争中,民进党当局利用其自身从事街头运动和“民主政治”的经验,深度参与到了港版“颜色革命”的每个环节。蔡英文等人除了为香港暴徒摇旗呐喊,更扬言“将以人道救援的方式,给予个案港人协助”。事实上,有媒体报道,从6月开始,大批台湾非政府组织(NGO)成员、记者、社工就开始向香港集结,为香港暴徒采购、分发大量暴力抗法所需要的“武勇抗争包”。7月1日暴徒冲击香港立法会并大肆破坏事件发生后,有30名暴徒更是在台湾当局协助下直接潜逃至台湾躲避。包括提前订好机票、在当日煽动其他人留守、鼓吹“撤销抗争者控罪”的“港独”分子梁继平等人。台湾大陆事务主管机关还以书面方式称,当局“关切”香港的处境,对港人赴台相关权益的保障,会依“香港澳门关系条例”及相关规范处理。作为策应,“急独”的“台联党”“时代力量”等也集结了一批“台独”和“海外民运分子”等反华力量,到香港驻台经贸办事处外集会,除了叫嚣“没有暴民只有暴政”“拒投亲中政党”,还要求民进党当局重启“难民法”修法,并援引“港澳条例”第18条为“港独”分子提供政治庇护。换言之,让这些在香港发动“颜色革命”的暴徒以“特殊成就”赴台居留,为其提供后路。

以蔡英文为首的民进党当局涉港言行充满了自相矛盾、双重标准的虚伪。正如台湾学者胡佛曾精辟论断的,“台独”“港独”最严重的问题是标举着“自由”“民主”“人权”政治层面议题的幌子,来争取“独立”的分裂国家民族的目标,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道德败坏”。绿营及其操弄的媒体在岛内只允许一种声音,即歪曲、夸大港警合法执法行动,攻击祖国大陆和“一国两制”,用心险恶地用假新闻带节奏,洗脑人民。例如,民进党当局及其媒体打手片面采信激进分子“百万人游行”的夸大其词,无视警方“高峰期有20多万”的统计数据,在岛内制造“香港全民反中”的假象。“三立电视台”等绿营媒体画面每日不断轮回播放事态冲突中警察的执法行为,却对激进势力污损、破坏国旗国徽,冲击中联办及驻港机构和香港立法会等过激违法举动,以及暴徒有组织的暴力行为和恐怖主义绝口不提,以狭隘的视角切割事实真相,试图让岛内民众产生香港激进势力是“官逼民反”,祖国大陆支持香港政府“镇压香港人民”的错觉。

而往前看,民进党及其绿营内部的激进、侧翼势力如“时代力量”等,与“港独”势力的勾连要远远早于修例事件。2003年陈水扁执政时期,在台湾于国际上节节败退之时,便仿效美国成立了一个山寨版的“民主基金会”,负责对外输出“民主”,勾连各路分裂主义和反华势力,长期向“台独”“港独”“三股势力”“藏独”及亚洲各地区的各色组织提供资金援助,还定期召开研讨会、论坛及培训班,邀请西方“颜色革命”专家授课。近年来,双方的勾连往来络绎不绝,甚至屡有串联集结“藏独”“三股势力”等境内外反华势力共赴第三地进行“交流培训”的动向,黄之锋、陈浩天、周永康等“港独”分子及其组织都是其座上宾。再加上民进党本身就是从街头运动、反体制斗争起家,台湾爆发“反服贸运动”以后,台湾、香港和境外的“有心人士”就发现了“台湾经验”对香港的“示范效应”。因此,“占中”前后,“港独”与“台独”势力就已公开勾连,与“反服贸运动”头目相互支援。在近期香港事态中,“台湾青年民主协会”“台湾人权促进会”等“台独”非政府组织担心其活动空间被压缩,除了提供物资和组织,也不断在岛内制造舆论声势作为策应。而香港激进势力出现的“去中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街头暴力抗争组织体系,背后有包括台湾在内各方面物质和方法的支撑与输入。

通货膨胀对钱多的人有害,还是对钱少的人有害?我的答案是对钱少的人有害。因为钱多的人,一般都把钱变成了资产,资产保值,抵御了通胀。而钱少的人,一般是存款或持有现金。

但观察蔡英文的表态,“将以人道救援方式,给予个案上的协助”,是用“人道”二字忽悠舆论和香港激进分子,营造自己“人道”的政治假象。但事实上其关键词在于“个案协助”,按照台湾大陆事务主管机关的解释,是要依照台湾现行的“港澳条例”逐案办理,是行政事务范畴而不牵涉“立法”,也不意味着要“广纳难民”,而只是作态可以对个别头目分子进行“个案”处理。绿营主流包括不少“独”派组织实际主张的,仍只是让大陆事务主管机关在“港澳条例”下有处理“个案”的行政授权空间。即便如此,获得台湾“居留权”距离“定居”和“入籍”还有很长的距离。

不过,从蔡英文当局对香港激进分子和“港独”势力“口惠实不至”来看,也表明其此前对香港事务大肆“捡枪”的做法已经产生了后座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香港事态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微妙的变化,让蔡英文当局不能肆无忌惮地捞政治油水。日前,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撤回《逃犯条例》修订等四项行动,释出善意诚意回应社会诉求,为解决矛盾创造必要条件。香港三个旅游业工会民调则显示,近两个月来,受访者平均收入跌幅接近八成,逾一成受访者收入为零。越来越多香港舆论和民众开始认同,激进派的持续暴力活动已不存在事实逻辑起点,停止暴力、弭平伤害,让香港重归秩序和繁荣是多数港人的心声。

同时,国际社会上主张维护“一国两制”的声音仍是主流,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称“相信中国政府积极和平处理香港问题的意愿与能力”。在香港问题开始降温的态势下,唯美国马首是瞻的蔡英文当局,必然要见风使舵。再加上祖国大陆近期暂停赴台自由行试点等制裁政策,有力回击了蔡英文当局涉港言行,向其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蔡英文当局继续捆绑对抗立场,对台湾总体上的地缘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不利。

民进党当局借港谋“独”祸乱两岸终难得逞

民进党当局和绿营消费、投机香港议题,对两岸关系的严重破坏已经开始浮现。民进党当局借各种事态为选举私利将岛内统“独”光谱推向极端,代价却是进一步加剧了岛内和两岸的割裂与内耗。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批评蔡英文当局“为选举而消费香港”,岛内有识之士也开始担心“台独”“港独”的密集串联,会让祖国大陆“失去耐性”。日前,前香港特首董建华即公开表态指出,“国家已查明大部分资金是台湾民进党蔡英文资助的,目的是要配合美国搞乱香港,然后攻击‘一国两制’失败,煽动台湾民众捞选票,以求连任”“中央及时暂停大陆城市赴台自由行”和潜在的进一步惩罚动作,可见民进党当局的倒行逆施,正在不断伤害两岸关系。

早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台湾当局就曾对香港形势发表过立场与政策说帖,称其“对港政策的目标,是希望香港今后能持续、自由、民主、繁荣的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建构‘97后’台港关系更完整、更和谐、更稳固的架构,以加强台港交流,并为台海情势及两岸关系,创造一个和缓良好的环境”。讽刺的是,如今民进党当局的所作所为,显然是绝不乐见香港的繁荣稳定,民众享有自由和平,更是要借台港关系去祸乱两岸关系。

可见,台湾对于香港的论述始终无法真正脱离一个中国框架。蔡英文当局不许诺答应黄之锋之流的诉求,恰恰说明其尚不敢在涉港事务上挑战一个中国的法理事实,而只是借机生事,挂羊头卖狗肉地寻求政治渔利。岛内舆论指出,台湾大陆事务主管机关提供的所谓16项香港居民申请赴台居留条件,并非“人道政治庇护”而是普通的移民政策,是既有政策而非从制度上另辟蹊径,避免“政治难民”涌入台湾。从体制上看,特别是根据台湾自身的法制体系,蔡英文仍不敢明目张胆彻底否认当前台湾、香港同属台湾认知的“一个中国主权框架”之下的法理事实,香港对于台湾而言不是“外国”,也就不可能向台输出“难民”。

蔡英文当局给部分香港人士设下的这个“陷阱”,本质上也反映了民进党和岛内自诩“台湾派”者,自己所陷入的“中国人认同”困境。正如台湾大学学者石之瑜所言,民进党积极借香港问题攻击“一国两制”,把“香港崩盘”当作自己执政正当性靠山,恰恰证明了台湾深刻地镶嵌在大陆与台湾、香港共同构成的,一个宏大、复杂而又深刻的“共同关系脉络”。而民进党“内生的中国基因力量始终澎湃激荡”。民进党无法摆脱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就希望鼓动和制造“中国人互相残杀”的恐惧来说服自己和台湾民众“不能继续当中国人”。而民进党只有要搞垮“一国两制”的破坏性论述,却提不出能超出《基本法》既有规定的政策建议,事实上反而只能用其言行来证明和“维护”“一国两制”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标签:;  ;  ;  

民进党当局堕入“港独”陷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