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师道尊严论文_王建锋1,,邓灵霞2

重振师道尊严论文_王建锋1,,邓灵霞2

1.山西省朔州市第四小学校2.山西省朔州市实验小学

一、师道尊严的起源及内涵

说起师道尊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最早出现在《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我理解,它有几层含义:其一,指为学之道。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信道;只有信道,才能行为,才能在社会中形成浓郁且纯正的教育氛围;其二,指为师之道。所谓有道之师,不仅要求"学高",而且要求"身正"。为人师者,必须正其道、善其德、端其行;其三,彰显尊师重道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正因为有师道尊严,才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孔老先生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中华民族素来就是礼仪之邦,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应代代相传。

二、师道尊严受到的挑战及现状

曾几何时,"先生"一词,饱含了人们对教师的尊重与敬仰,那是对知识的敬畏,更是对饱学者的敬重。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师道尊严受到严峻的挑战。文革时期,"批林批孔"教师被贬,文化传统破坏殆尽。改革开放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物欲横流的社会使人们对知识学习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知识无用论充斥着社会,物质文化淡化了知识的重要性!致使作为知识传授者――教师也渐渐不太受社会尊重了。同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使承载着良知的教育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在"孩子大于一切"的主观思想和社会环境下,人们普遍滋长了对子女的溺爱。

近年来教育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师道尊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考验,体罚学生、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甚至违反法律的偶发事件,损害了教师声誉,败坏了教育形象,也引发了民众对教师群体素质的担忧。不少人把对教育现状的不满情绪,错误地转嫁到普通教师身上,让教师成了相关教育体制弊端的替罪羊。更有形形色色的"辱师门"事件频频发生。基于此,人们开始怀疑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开始感叹"师道之不存,久矣"。教师的尊严与人格受到严重威胁,教师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遭遇尴尬。

三、重振师道尊严需要教师修师德强内功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社会进入转型期的今天,个别教师素质与师德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师道尊严。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主流,但只要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存在,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绝不能掉以轻心。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素质必须过硬,正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多项制度,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以"零容忍"筑牢师德高压线,严惩教师"师腐",守住师德"红线",维护了教师的职业荣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教师既是我们稳定的谋生职业,更是我们立德树人的神圣事业,我们倍加珍惜,并立志奋斗终身。修师德、练师功、强师能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远在路上的功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正因如此,也需要全社会的包容与理解,我们真诚的接受社会和家长善意的批评和合理的建议。我们理应以更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抵制歪风邪气,嫉恶扬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将成为我们为师的行动自觉。

四、重振师道尊严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

师道的光辉,源自教师的坚守,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不断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围绕落实这一《意见》,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从六方面作出努力:"提",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改",即改革教师编制配备制度。"育",即振兴师范教育,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教师队伍。"用",即要给教师"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其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保",包括保障和保护,提高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保障,保护教师合法权益。"尊",全社会要提倡尊师重教。这些好政策,好措施需尽快落地落实,我们相信,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会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实施好。

五、重振师道尊严是新时代的要求

党和人民的事业进入新时代,教育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而光荣。"师道尊严"理应得到更高的尊崇。每逢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到学校看望这些筑梦人或致信表示祝贺,并对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师责任、学生成长、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寄予殷切期望。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将广大教师称为学生的"引路人",并叮嘱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些重要讲话让广大教师备受鼓舞,更加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和崇高。

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表示,"我认为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陈宝生部长重振师道尊严的提法备受关注。新时代赋予"师道尊严"新内涵,新时代赋予广大教师新要求。当然,重振 师道尊严,并不需要恢复过去的"天地君亲师",也不是像一些人提出的让教师拥有对学生的惩戒权那么简单。但教师职业与其他任何行业一样,无道则不立。重振现代师道,保证教师尊严,对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必须形成共识。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国家。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和综合治理,但无论怎么决策和施行,其原点都是"尊师重教"。要让教师有幸福感、有获得感,进而有责任感,就需要整个社会付之以尊重、爱护、理解,这样才能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拥有更好、更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无比自豪,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教师应有的贡献!

论文作者:王建锋1,,邓灵霞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重振师道尊严论文_王建锋1,,邓灵霞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