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论文_王荣昇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论文_王荣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目的之一。语文学科同美育有着不解之缘。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崇高理想境界的美、爱国主义精神的美、艺术形象的美、文章结构的美、风格情调的美、语言形式的美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语文教科书提供了美育的丰富内容,是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依据与依托。

一、美读作品美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读”是叶圣陶先生率先提倡的。叶老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叶老先生界定美读,突出了情感性,即应当把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通过美读表达出来。从美读一词来看,应兼有读得美和美美地读两层意思。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中,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操美、意境美。美读的真谛在于美美地读,只有如此,朗读者才能真正进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体会作品中的美。因此,所谓美读,是指阅读者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通过口、眼、心、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智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说:“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天般的生活的快感和喜悦,听柴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而低回流连不能去了。”美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美读不仅是读得美,更是美美地读,在美读中伴随着审美活动,促使新的意义不断产生。

二、欣赏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在写文章时,总是字斟句酌,以达到用词的精妙。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吟诵,细细品味语言的美感和风采。“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高尔基)。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语文的基本材料。散文的语言流畅、隽永、清新;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耐人寻味;议论文语言的严谨、周密、哲理;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科学,都体现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美。不容置疑,语言美是语文课的主旋律。可以说语文的每一课都负有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任务。许多华章范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或细腻逼真都堪称一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荷塘月色》的精当、贴切、秀丽隽永;《荷花淀》的诗化、质朴;《天山景物记》的清新流畅;《个人与集体》的严密、科学、逻辑;《景泰蓝制作》的通俗、平实、周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磅礴;《琵琶行》《前赤壁赋》《明湖居听书》以有形喻无形、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鲁迅先生的文章用语贴切、准确、生动……语言的魅力永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文课上教师要驾驭美丽的语言,艺术地再现和升华课文内容。

三、品味意境美

语文教材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它们之所以流传不衰、脍炙人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范文,题材不同、风格各异,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诗情画意和优美深邃的意境美。如冰心老人的《笑》用自然而优美的语言缘情布境,将客观物镜与主观情意紧密揉合起来,以景托人,人在画中,境与情融为一体,构成了诗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和“爱”的思想感情。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改千古“悲秋”笔法,从远望到近观,从仰视到俯瞰,天长地阔,山红水绿,“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境界开阔的湘江秋景图。它折射出诗人开朗昂扬的心境,倾注了诗人对学习战斗过的故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的深情,意境隽永。《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诗人苏东破挥洒豪放之笔,描写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倾注了诗人对古代建功立业、雄姿英发的英雄周瑜的崇敬,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的深情和报国无门的感慨。词意雄壮、意境高远、气势磅礴而豪放,被人誉为“千古绝唱”。又如黄河浪的散文《故乡的榕树》,感情真挚、热烈,语言明快、流畅、优美,过去的岁月、故土的山山水水在笔底交织、流出悠悠的相思、绵绵的乡情。作者选取了感情色彩浓郁,最能牵动情思的榕树写景抒情,创造了诗一般的优美意境,让人嘘唏赞叹不已。又如诗人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全诗以“询问——呼唤——寻找——回答”为基本思路,借助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呼唤周总理,化无生命的自然景象以艺术生命,用一幅幅特定的情景,创设了山川日月悲哀、花草树木含情的意境。每节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诗人对总理的怀念、尊敬之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得清新秀丽、诗意朦胧,读着课文,使我们有如置身其中的梦幻般的感觉。

四、激发创造美

美育在语言教学中的任务,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语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练习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训练审美创造意识,发展审美创造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启发他们运用语文学习中掌握的美的知识,确立健康的审美观点,收集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内容,选择与内容相统一的美的表达形式,在文学作品的品评、借鉴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教材是我们进行美育的最好载体和沃土,我们要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对学生进行诸多美育因素和知识的教育,以扣人心弦的艺术形式把学生引进美育的殿堂,置于语文教学的美育神韵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从而使他们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美进而创造美,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河曲县教学研究室 036500)

论文作者:王荣昇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0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论文_王荣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