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龙山农场学校 曹鑫岩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积极地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成功体验。
一、合理均衡的搭配小组成员,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学生坐在一起就能形成合作小组,将学生分配到一起并不足以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关系。没有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就没有将学生凝聚起来的力量,学生也会缺乏主动合作的动机。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展开的关键是分组,教师在全面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的设置学习小组,合理均衡的构建小组成员。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控制小组规模,一般为3-6人以内,给小组成员提供关于规则、流程和任务要求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需的基本技能。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二、科学设置学习任务,目标明确
合作学习不是对集体授课的补充,而是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完成的,比教师单纯讲授效果更好的一种授课形式。小组合作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又为多角度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在教师提示下进行独立自学,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分析解决问题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使合作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这是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精心设计合作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只安排了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因此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更多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上下功夫。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小组的活动是围绕着具体的任务来展开的,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重难点,对于小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开始时,学生难免有些生疏,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四、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目标性、趣味性、全体性、控制性和创造性。
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取决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十分重要,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小组的活动是围绕着具体的任务来展开的。这样课堂上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合作比较自然的学习物理概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监控。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规范其活动行为;发现问题需排除障碍、适时引导、积极参与、激励评价,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
2、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并建构一种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的评价机制,以此来推动和规范合作学习的实施。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学习策略及价值观、学习习惯、发潜能等综合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课堂信息交流的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多元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动的交流方式。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在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且在促进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实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建英.对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01)
[2]杨萍.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现状调查与研究[D].鲁东大学,2013
论文作者:曹鑫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能力论文; 课堂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