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研究

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研究

王玉萍[1]2000年在《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研究》文中指出小孢子原生质体兼具单倍体和原生质体的双重忧点,是植物细胞工程中一种特殊的实验体系,并可作为马铃薯“分解-综合育种”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实验以3个优良四倍体栽培种甘农薯1号、甘农薯2号、甘农薯3号以及1个双单倍体81-15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四分体、单核花粉、成熟花粉粒)为供体材料,初步研究了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用1%蜗牛酶+1.2%纤维素酶+0.8%半纤维素酶的酶类组合能高频率地游离出“甘农薯1号”,“甘农薯2号”,“甘农薯3号”以及“81-15”的四分体原生质体,最高游离率分别达75.17%,71.43%,78.05%以及54.19%;(2)单核期的幼嫩花粉不能游离出原生质体;(3)用“低温-萌发-酶解”三步法游离出“甘农薯1号”,“甘农著2号”以及“甘农著3号”的成熟花粉原生质体,最高游离率为10.12%,9.70%和17.71%;(4)在四分体原生质体游离过程中用蔗糖作渗透压调节剂,最适浓度10.3%,而从成熟花粉中游离原生质体则用甘露醇做渗透压调节剂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为18.2%;(5)30min的萌发时间最适于游离成熟花粉原生质体;(6)适当降低酶浓度,有利于减少原生质体的破碎及后期培养过程中多核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活力;(7)酶液中添加各种保护剂(MES,PDS,PVP)对减少原生质体的破碎和褐化现象,提高其活力具有一定效果。 对小孢子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原生质体培养液中加2,4-D1.0mg/L,KT 0.5mg/L,6-BA 0.4mg/L;去除NH_4~+,NAA能提高四分体原生质体的稳定性,降低后期培养过程中的出芽率,提高分裂频率;(2)高Ca~(2+)和高H_2PO_4~-浓度的K_3培养基和“药壁因子”的加入显著提高 了低密度(IX10’个/ml)四分什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3)花蕾低温预 处理对于四分体原生质体的脱分化以及诱导其分裂起了重要作用,在液体 浅层培养中,使植板密度为 IX!0‘个/mL培养细胞的分裂频率达到’ 12石%:(4)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位于20%蔗糖液面的四分体原生质 体较位于25%蔗糖液面的启动分裂所需的时问短,原生质体持续分裂能力 强;(5)成熟花粉原生质体在培养中不能诱导分裂;(6)在原生质体的 培养过程中,对四分体原生质体用固液双层培养法和液体浅层培养法效果 好,细胞持续分裂能力强:()花药愈伤组织与四分体原生质体基因型差 异较小的的看护作用明显,反之效果较差。

姜丽静[2]2008年在《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试验对34个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系)进行花药培养,研究马铃薯基因型、激素种类、花粉发育时期、以及培养基附加物硝酸银、活性炭、马铃薯提取液等因素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同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细胞学鉴定;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试验结果如下:1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大小6.0~7.5 mm左右,颜色为浅绿色,此时适于马铃薯花药培养。2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克新13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是7.4%,大地三号和尤金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0。3低温预处理和热激处理均能明显地提高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克新16在4℃条件下处理4d效果好,诱导率可达13.18%。接种后的马铃薯花药在32℃热激处理,处理时间为48h效果好,讷16诱导率达14.93%。当热激与低温处理配合使用效果好,克13诱导率可达14.93%。4甘露醇预处理讷16和克新13,随着处理的天数增加,愈伤诱导率均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的材料,达到诱导率最高值的预处理天数基本相同。预处理时间为4d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甘露醇浓度40g/L效果好。5激素对花药培养起关键性的作用。MS+NAA 0.5mg/L+2,4-D 1.0 mg/L+KT 1.0mg/L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6蔗糖浓度为6%时,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的发生,浓度为50g/L效果较好。当蔗糖和麦芽糖浓度都为6%时,麦芽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要好于蔗糖。7适量添加硝酸银和活性炭可以减轻一些作物花药培养时的褐化程度,培养基中加入20mg/L硝酸银效果最佳,活性炭的浓度1.5g/L效果最佳。8利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可鉴定植株染色体倍性。本试验结果表明:克新16双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在10~20个范围内,四倍体在20~30个范围内,叶绿体数少于20个的为双单倍体,多于20个而少于30个的为四倍体。9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其对照相比存在差异。

吴旺泽[3]2004年在《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文中指出实验采用6个优良四倍体栽培种和3个双单倍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为供试材料,研究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技术体系,取得如下结果:1.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经低温和甘露醇处理后,进行培养,其中单核期幼嫩花粉培养后脱分化频率达4.1%,具有孢子体发育的巨大潜力。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培养后不能启动分裂;成熟花粉培养后易趋向于配子体发育方向。2.四分体时期的花粉经低温处理5~7d后,在0.3mol/l的蔗糖做渗透压调节剂,1%蜗牛酶+0.5%崩溃酶+1.2%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中,四分体原生质体分离率最高达74.2%,在K3改良培养基+1mg/l 2,4-D+0.2mg/l 6-BA+1mg/l NAA+800 mg/l谷氨酰胺+100mg/l丝氨酸+0.1%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培养1d后再生细胞壁,2~3d后再生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启动第一次分裂,分裂频率最高达14.2%,培养10~15d后,无组织生长的细胞最后增殖生成细胞团。3.单核期幼嫩花粉先经饥饿处理,再经低温水合、高温热激、渗激多步冲击的方法制备了马铃薯脱外壁花粉,Favorita最高脱壁率达34.5%;对脱外壁花粉进行了离体人工萌发,最高萌发率达38.3%。脱外壁花粉在0.6mol/l甘露醇+0.2mol/l山梨醇做渗透压的酶液中,花粉原生质体最高分离率达24.3%,质体培养1~2d后再生细胞壁,3d后再生细胞壁加厚,个别原生质体膨大后表现出孢子体发育迹象。4.马铃薯花粉离体萌发研究结果表明,在10%蔗糖+10%PEG(8000)+0.02%Ca(NO3)2+0.02%H3BO3+0.5mmol/l K+的培养基上马铃薯花粉萌发率最高达83.4%,添加低浓度的Na+,6-BA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5.针对马铃薯成熟花粉的特点建立了“低温—萌发—酶解”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方法。低温处理5~7d的材料,在萌发液中萌发30min后在0.8mol/l甘露醇+0.2mol/l山梨醇渗透压调节剂下,在添加有K3培养基大量和微量元素或13mol/l的CPW盐离子的酶液中,原生质体分离率达24.7%。6.当花粉管长到约2~3mm后,转入酶液后1~2h就可观察到花粉粒发生质壁分离,4~5h后花粉管亚原生质体被释放。花粉管亚原生质体大小差别较大,大的直径约50~60μm,小的约10μm,刚分离的亚原生质体易自发融合,培养1d后再生细胞壁。

王玉萍, 王蒂, 张峰, 王清[4]2000年在《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马铃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为材料,研究了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用1 % 蜗牛酶+1.2 % 纤维素酶+0.5 % 半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能大量游离出经低温预处理的马铃薯四分体小孢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最高产率达78.05 %;2-N吗啉乙烷磺酸 (MES) 对小孢子原生质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0.1 % 的荧光增白剂鉴定脱壁完全,0.01 % 的FDA荧光检测表明原生质体具有生活力。

曾伟[5]2017年在《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及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文中提出植物原生质体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分化等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系统。同时它也可作为体细胞杂交、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分离细胞器的理想材料和遗传转化的受体。小孢子是单细胞,容易获得,不受花药组织的影响,具有单倍性,发育同步性,易加倍等优点,常常用来研究植物胚胎发育过程。小孢子胚胎发生提供了一种研究植物胚胎发育和植物细胞全能性而不受母体组织干扰的替代系统。本文通过对12种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的培养,探索了不同基因型之间酶解时间、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的时间、诱导出芽生根时间和出芽率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烟草原生质体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生芽及不定芽生根的影响。通过对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和发育模式进行基础的研究,证明了NtDRP可以作为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标记基因。主要的实验结果如下:1.比较不同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分离的酶解时间,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不同基因型烟草的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开始分离出来,由于不同的基因型烟草对酶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不同基因型所需的酶解时间也不同。烟草G3、G4、G5、SR1的最佳酶解时间为3h;G1、NtDRP的最佳酶解时间为3.5h;G2和G6的最佳酶解时间为4.5h;而G7、G8、G9和G10的酶解时间为4h时,其有活力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结果表明相同的酶解条件下,生理状态相近的不同的基因型所需的酶解时间不同。烟草原生质体所需的酶解时间与基因型有关。2.将生理状态相近的幼嫩叶片,经相同的酶解分离纯化过程获得的原生质体,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发现G1、G8、G10、SR1的原生质体细胞培养2d发生第一分裂,G4和G6的原生质体细胞直到培养5d才发生第一次分裂,其它基因型的原生质体细胞发生首次分裂的时间为培养的2-5d之间。除烟草G4原生质体细胞分裂次数较少,所得到的愈伤组织较少,其它基因型烟草培养的原生质体细胞都能多次分裂。将不同基因型相同大小的愈伤组织转入相同的分化培养基诱导生芽,烟草SR1、G1、G10愈伤组织最早分化出芽点,分化出芽所需的时间为16d,而G4、G6出芽所需的时间最长,为22d。统计不同基因型的出芽率,SR1的出芽率最高,达到97%;G7的出芽率最低,为60%,其他基因型的出芽率都在80%以上。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培养条件,相同的生长环境、生理状态,不同基因型烟草原生质体细胞的分裂速率,分裂频率,所诱导出的愈伤分化出芽的能力却不同。烟草原生质体的分裂及分化与基因型有关。3.以13种含有不同激素成分和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原生质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扩增,研究表明培养基及激素直接影响着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4培养基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扩增,同时4号培养基也能诱导生芽。10和11号培养基既可以诱导形成较多的愈伤组织,也能分化产生大量的芽。因此,前期可以用4号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值,得到大量的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转移到10和11号培养基中分化生芽。4.以长势良好的烟草SR1为例,将烟草SR1原生质体培养诱导产生的不定芽切下转移到四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生根,发现1号培养基诱导生根比率较低,根量少,根虽然粗壮,但产生的根短,诱导生根所需要的时间长,约10d左右;2号培养基诱导生根率最低,根量少;而4号培养基生成的根虽短,诱导生根率却高达86%,生根时间却需要12d左右;以3号培养基最佳,其诱导生根的比率最高,高达92%,根量较多,根较粗壮且长,诱导生根仅需7d就可得到完整的植株。5.烟草小孢子在B培养基中经过饥饿和热激处理5d或6d,改变小孢子的发育途径,由配子体途径转向孢子体途径。在转入AT3培养基中培养2d,细胞核发生均等分裂,产生两个大小相似的细胞核,在培养过程中部分小孢子细胞外壁破裂,产生类似合子胚的发育模式,形成胚柄和胚体结构。具有完整外壁的小孢子经过45-60d,最终发育成子叶形胚胎。6.饥饿和热激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诱导作用。饥饿和热激条件下的小孢子诱导胚胎发生的比率比正常温度(饥饿或非饥饿处理)或单独热激处理培养的小孢子不仅诱导效率高,还减少了对胁迫处理的依赖性。实验证明当两种胁迫处理相结合对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诱导率具有叠加效应。7.探索NtDRP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标记基因。在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单核晚期的烟草小孢子在饥饿培养基中热激(32℃)处理后培养48h,小孢子不表达NtDRP,培养72h,小孢子开始表达NtDRP。通过pNtDRP::NtDRP-GFP,野生型SR1,RNAi-Ⅱ和RNAi-Ⅲ四种不同株系的小孢子培养进行比较,发现培养起始阶段,小孢子形态为球形,随着培养时间延长,RNAi株系的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能力显著下降,RNAi-Ⅲ株系的烟草小孢子几乎不能胚胎发生,小孢子开始出现皱缩,证明NtDRP可以作为烟草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一个标记基因。

王梓全[6]2007年在《马铃薯花药培养和再生植株鉴定》文中研究表明试验对38个基因型的马铃薯花药进行培养,分析了马铃薯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以讷16、克新13、克新17、克新18、花525、波C为试验材料,研究花粉发育时期、预处理、激素浓度、蔗糖浓度以及培养基附加物硝酸银、维生素C、活性炭,马铃薯提取液等因素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同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细胞学鉴定;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试验结果表明:1马铃薯花蕾的大小、花药的大小和颜色基本可以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指标,当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大小6.0~8.5mm左右,花药3.0~5.0mm,颜色为浅绿色。2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材料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较大的差异。讷16愈伤组织的诱导数最多,共接种花药960个,诱导愈伤组织达42个,诱导率为4.3%;波C其次,诱导率为3.5%。3低温预处理能明显地提高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但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4℃条件下处理2d效果最好。接种后的马铃薯花药在33℃高温处理,处理时间为2d效果最佳。有利于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4甘露醇预处理马铃薯品种讷16和波C,随着处理的天数增加,出愈率均呈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预处理时间为4d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大值。5植物激素在马铃薯花药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MS培养基上采用不同浓度的NAA、2,4-D、KT配比,结果表明,MS+NAA 0.5mg╱L+2,4-D 0.5 mg╱L+KT 0.5 mg/L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6蔗糖浓度为6%时,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愈伤组织的发生,浓度为50g/L效果较好。7培养基中加入20mg/L硝酸银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并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Vc,随着Vc浓度的提高,花药的褐化程度减轻。8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花药的褐化程度可以减轻,但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明显作用,当活性炭的浓度加到3g/L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鉴定染色体倍性的准确性较好,讷16双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在10~18个范围内,四倍体在20~30个范围内,叶绿体数少于18个的为双单倍体,多于20个而少于30个的为四倍体。10通过对双单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调查与研究,发现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与对照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梁彦涛[7]2006年在《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以克新13号、克9723-20和讷16等33份马铃薯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影响马铃薯花药褐化、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发生率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L_(32)(8~1×4~8)正交设计,结果如下:1.马铃薯花药的颜色和大小可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指标,多数材料的花药黄绿色、大小为0.4cm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2.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活性炭、硝酸银、接种密度和碳源对花药褐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主次顺序为:活性炭>硝酸银>接种密度>碳源;接种密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等因素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显著,主次顺序为:接种密度>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碳源>热激处理>硝酸银。3.不同基因型材料花药培养有显著的差异,在所接种的33个基因型中,褐化程度、愈伤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相差很大,讷16和波C较易诱导出胚,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13.88%和2.26%。俄8的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32.61%,多数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非常低。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花药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MS培养基上采用不同浓度的NAA、2, 4-D、KT配比,结果表明,NAA 0.5mg/L、2,4-D 1.0 mg/L、KT 0.5 mg/L的配比适合愈伤组织的形成和胚状体的发生。5.接种后的马铃薯花药随着热激处理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胚状体诱导率也有所增加,72h处理效果较好;花药接种密度对褐化率影响较大,对于多数材料40个/瓶的花药接种密度较为合适。6.培养基中加入30mg/L硝酸银能有效地减轻花药的褐化程度;活性碳的浓度以200mg/L效果最佳。7.马铃薯提取液能够促进胚状体的发生,浓度为50g/L效果较好;以麦芽糖代替蔗糖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

宋唯一[8]2005年在《小麦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半原生质体外源DNA电击转化的研究》文中认为电击基因转移技术是从1985 年开始,应用于植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的,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已广范应用于各种植物中。将电击转化技术用于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目前还无相关报道。由于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较之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易于培养,且小麦游离小孢子的培养体系已日趋完善,因此,小麦游离小孢子半原生质体是良好的电击转化受体。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对11 个不同小麦及小黑麦品种的游离小孢子进行培养及活性检测,筛选出了适合于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碳源、最适培养条件,游离小孢子最佳分离方法以及最易于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品种;②通过酶解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酶解参数组合,为电击试验做好了准备;③以最佳酶解参数组合处理过的最易于进行培养的品种的小孢子半原生质体作为受体,通过导入香豆素-5-dUTP,筛选出了进行电击转化的最佳参数组合。主要试验结果如下:小麦幼穗在进行4℃低温预处理3 天后分离到的小麦小孢子的平均活性最高达到6.6%。30℃热激处理小麦幼穗后分离的小麦小孢子的平均活性最高,达到6.7%。热激处理小麦幼穗3 天后分离到小孢子的平均活性最高达到6.5%。花药接种密度为1000枚/10mL培养液的游离小孢子在培养的第1天到第4天内的平均活力最高,达到5.28%。以麦芽糖为碳源培养的游离小孢子在培养的4 天内活性最高,达到4.35%,而以蔗糖为碳源培养的游离小孢子活性最低。因此,麦芽糖为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佳碳源,蔗糖不适宜作为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碳源。通过对几种游离小孢子分离方法的比较,筛选,发现磁力搅拌器法最适于进行小麦游离小孢子的分离。通过混合酶液酶解破壁试验发现能产生最薄细胞壁厚度的酶解参数组合为:1.5%的混合酶液浓度(其中纤维素酶浓度为1.4%,果胶酶的浓度为0.1%),28℃的酶解处理温度和8h的酶解处理时间。经这一参数组合处理过的小麦游离小孢子的细胞壁厚度最薄,为0.83μm,而CK(3.08μm)是这一厚度的3.7 倍。另外,通过酶解试验,还发现2%的混合酶液浓度(其中纤维素酶浓度为1.9%,果胶酶的浓度为0.1%)能产生大量原生质体,非常适于原生质体培养。通过进行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发现Cui2B培养基最适于进行

刘辉[9]2009年在《马铃薯花药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的鉴定》文中认为以马铃薯的34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进行花药培养。分析了马铃薯基因型、激素种类对花药诱导培养和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以讷16、克新13、VA、中薯5号、西北果、鲁引1号、克19为试验材料,研究花粉发育时期、不同预处理、蔗糖浓度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讷16、克新13、VA、内薯7号和鲁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培养基附加物硝酸银、活性炭、马铃薯提取液等因素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以讷16、克13和内薯7号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4种培养基和3个基因型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对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细胞学观察,获得的双单倍体植株进行移栽和微型薯的播种,并进行杂交农艺性状鉴定。试验结果如下:1马铃薯花蕾的大小和颜色基本可以作为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的一个简便而可靠的指标,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大小5.0~6.0mm左右,颜色为浅绿色。2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进行花药培养,基因型表现的愈伤诱导率差异明显。其中讷16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是8.1%,呼H9601-29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0.2%。3植物激素的浓度和配比对花药培养起决定性的作用。本试验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NAA、2,4-D、KT配比,结果显示:MS+NAA0.5mg/L+2,4-D0.5 mg/L+KT0.5mg/L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4马铃薯花药培养的低温预处理、甘露醇预处理和热激处理均能明显地提高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甘露醇预处理还能明显降低褐化率。实验结果显示:马铃薯花药先在4℃条件下处理2 d,再用甘露醇预处理2d。然后接种,接种后33℃高温处理,处理24h效果最佳。甘露醇浓度40g/L效果为宜。5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活性炭和马铃薯提取液能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另外加入硝酸银、活性炭可以降低褐化率。20mg/L硝酸银、0.5g/L活性炭和50g/L的马铃薯提取液,效果最佳。6蔗糖作为糖源时,浓度为6%时马铃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当蔗糖和麦芽糖作为糖源,浓度均为6%时,麦芽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于蔗糖。7用讷16、克13和内薯7号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对4种培养基和3个基因型进行联合方差分析,并用新复极差法对培养基和基因型组内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品种间>培养基间>品种x培养基,表明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高于培养基和品种x培养基,培养基间的差异显著性高于品种x培养基。培养基间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极显著。8利用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可鉴定植株染色体倍性。本试验结果表明:讷16双单倍体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在10~20个范围内,四倍体在20~30个范围内,叶绿体数少于20个的为双单倍体,多于20个而少于30个的为四倍体。9移栽的双单倍体植株和四倍体对照在生长势、叶色、薯型等性状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差异明显,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微型薯进行播种、杂交和收获。

王蒂, 司怀军, 王清[10]1999年在《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马铃薯减数分裂二分体和四分体时期的小孢子为材料, 对原生质体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 蜗牛酶和0 .5 % 崩溃酶的混合酶液游离效果最好, 原生质体的最高得率达65.4 % 。渗透压调解剂以蔗糖最好, 甘露醇次之, 最适浓度分别为16%和18% 。0 .1 % 荧光增白剂检测表明脱壁完全, FDA 荧光检测表明花粉原生质体具有生活力。

参考文献:

[1]. 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研究[D]. 王玉萍. 甘肃农业大学. 2000

[2]. 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D]. 姜丽静.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3]. 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D]. 吴旺泽. 甘肃农业大学. 2004

[4]. 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因素[J]. 王玉萍, 王蒂, 张峰, 王清.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0

[5]. 烟草原生质体培养及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D]. 曾伟. 湖北大学. 2017

[6]. 马铃薯花药培养和再生植株鉴定[D]. 王梓全. 东北农业大学. 2007

[7]. 马铃薯花药培养的研究[D]. 梁彦涛. 东北农业大学. 2006

[8]. 小麦游离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及半原生质体外源DNA电击转化的研究[D]. 宋唯一. 甘肃农业大学. 2005

[9]. 马铃薯花药培养及双单倍体植株的鉴定[D]. 刘辉. 东北农业大学. 2009

[10]. 马铃薯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的研究[J]. 王蒂, 司怀军, 王清. 园艺学报. 1999

标签:;  ;  ;  ;  ;  ;  ;  ;  ;  

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