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备课下的“略读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论文_张朝霞

单元整体备课下的“略读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论文_张朝霞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博奥学校 256600

一、单元地位,准确定位

我们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为例。备课组内集体备课,我们从单元整体出发,根据单元导读、各课助学系统、语文园地等,对接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确定了本单元的阅读目标: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体验表达为线,贯穿于本单元的每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确定精读课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父母之爱的。略读课文本内容的选择也遵循了人教版编者的意图,定为《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意在把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实践于略读课文本的学习中,进一步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学会借助这种方法阅读。

二、文本特点,统而不重

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都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得很细腻,特别是人物的对话,四篇文章都有描写,但是每一篇课文又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人物的对话、神态、动作描写比较侧重。《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文章中处处都有对母亲的描写,各种描写简单而又直接,像繁星洒落在文章的角角落落。而选编这篇课文的真正意图,我们可以从课文前的一段导读中领悟,编者已经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本课的教学点。

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内容是教师与编者对话的一个再好不过的平台。从导读中可见,本文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进行体会,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与单元目标相辅相成,与精读课文做好衔接,同时做好精读学习之后的实践和运用。《学会看病》中主要是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较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是本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可以作为前几篇文章的补充,让学生在不同文章中感受表达相同的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进而可以在读写结合课或习作课上引导学生在表达感情时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描写方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抓住人物描写体会表达的情感,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遵循“精读——略读——独立阅读”这样的学习规律,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整体解读和对各篇文本的文本特点及语言特点的解读进行设计,不仅努力做到目标的统一,每篇文章还成为彼此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一课一得,所得集中

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略读课文的学习中,略的是教,不略的是学,用的是法。

在备课初期,通过集体教研,我们解读出来的内容很多,特别是《慈母情深》一课,例如:通过对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描写我们体会到了一个辛劳、贫苦却对儿子读课外书很支持的母亲形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为什么会有“龟裂的手指”;这位母亲和其她母亲的不同;本文的语言现象“反复用词”等等。于是,就把解读出的这些内容全部定成了学习目标。在第一次试讲中,满满讲了一节课下来,自己很不舒服,总觉得哪里不对。后来深刻反思,感觉这样的课堂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处理得太细致,如同精读课文的教学,有违了略读的本质,所以,我们又一次走进文本,去寻找这篇课文独有的表达特点。把教学目标集中在一处,让学生一课一得,“得”得扎实。于是,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继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各种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爱。3.体会反复用词“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最后在公开课中,我们按照预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的描写“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了家庭的境况,了解了母亲的嘈杂的工作环境,了解了母亲怎会有一双“龟裂”的手,在朗读中感受到一位辛劳的母亲形象、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崇敬之情。通过母亲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感受到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评委老师在评课中提示:本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有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是几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否更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这里,通过人物对话的一次次朗读体验,按照“学法——用法”的规律,在实践运用中,反复感受各种描写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我想,这样一来,目标更加集中,学生“跳一跳”,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够得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良好时机。

四、整体略读,局部细品

“略读课文”中的“略”应该介于精读课文和独立阅读的课文之间,但是决不能囫囵吞枣,更不是教师的越俎代庖。我们力求条理清晰、结构简约,但是学习重点还是要细致求精的。“朗读全文,细读要点”,也是设计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这节课上突出表现在对母亲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体会上,我紧紧抓住第13、28、33三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补充课外资料,辅助学生重点体验,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而其他的描写都只作为这两种描写体验的一种资源补充阅读、辅助体验。我还抓住文章的一个语言现象进行学习,我把文章三处具有共同特点的句子出示出来,让学生先读,变换形式,突出重复出现的词语,再让学生读,然后谈发现,学生一下子发现了这几段文字的表达规律,在读中也能体会到“反复”所起到的强调的表达效果,体会这样的写法可以帮助读者感受文章情感的作用。

我们课堂要做到自读为主、指导为辅,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朗读、体验和交流时间,让我们“略读教学”更有效!

论文作者:张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单元整体备课下的“略读教学”——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论文_张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