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曾勇

谈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曾勇

广东省兴宁市新圩中学 514500

刚入教学之门时,歌词中的“动起来,我为你喝彩”,对我的教学起着指导作用,我也常用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动起来”成为我的数学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课堂中让学生的嘴“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孩子的学习能力差,特别是数学能力更差,教学条件又相对滞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到了中学阶段,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数学显得更加艰辛,普遍都学不好,怕学数学,心理上拒绝数学。实际上他们是缺乏信心,解决这些学生学数学难的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信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开口回答问题,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去思考,调整情绪,尽快进入学习角色,是数学学习的入门捷径。“撬开”学生的嘴巴说话远比叫学生动手完成作业容易,课堂上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嘴里都能回答出“是”、“不是”、“正确”、“错误”入手,把学生的学习心思引到课堂中来。老师的巧妙提问要让学生思考后才回答,虽说“说”比“做”容易,但老师灵活多变的设问,学生常感茅塞顿开。

如:-a是负数吗?学生理解负数通常认为有负号就是负数,并不理解a是个字母,可以代表任何数。针对这种情况,我这样提问:若3大于0,是什么数?若a=0,-a是什么数?若a小于0,-a是什么数?通过提问并列举具体数字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这个问题。老师出招,学生接招,引导学生揭露认知过程中的矛盾,使学生在排疑解难中求得成功的愉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数学概念“对顶角一定是相等的角”老师故意说成“相等的角就是对顶角”;“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也故意说成同旁内角也相等”,或“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定理,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老师的循循善诱,一不小心,便“诱”入“歧”途。让学生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然后改正问题,把学生常会弄错的概念在争论中理解得更透彻,学生也就不敢随便说“是”和“不是”了,遇到老师的提问,得多长一个“心眼”,尽可能把问题考虑周全后再回答。

学生在课堂中“多讲”,进而“精讲”,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中,教学相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听得懂,说话插得进,记得起,课堂中“动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中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他们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的参与引导,让学生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师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让学生自主探讨和研究问题,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搞明白“是什么?为什么?”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棒都能组成三角形的,从而自然地提出问题:三条线段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继续探究,从而得到三角形三边关系。

又如,在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进行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欣赏一系列民间艺术剪纸图案后,通过对这些图案的观察和研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剪、做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图案,再总结它们有何性质,这种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制作后总结出来的结论,比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的知识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再有,动手还能化“抽象”变“具体”。八年级上册的一道习题:蚂蚁从圆柱下底的A点去吃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8点处的食物,求最短路程是多少。一开始学生都能从圆柱侧面画行走图,但最短路程就没法判断其正与误。当引导学生把圆柱侧面剪开,展开一个长方形后都说太容易了。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和乐学。在对话中,师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师生在具体情境中共同进步与发展。在这种活动情境中,学生乐于进行自我发现和反思,真正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只是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作图中提炼有效图形,建立数学模型。在学习有困难的情况下,采用互助式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另外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与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验成功的快乐。

调动数学思维,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能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能让学生借助有实际意义的工具为中介的“做”中获得知识。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解决生活、生产实际应用问题,让孩子们品味数学,交流数学,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

让学生“动”起来,让我们为学生喝彩!

论文作者:曾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谈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论文_曾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