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多维度探究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多维度探究论文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多维度探究

武娜娜,蔡金杰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 050024)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建设长期思考的结果,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望的科学指南,为解决世界民生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习近平;新时代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国取得全方位成就的根本保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核心理念,赋予群众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原则。

铁路项目生产组织一般采取总体组模式,其中总体设计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体)是指挥技术队长、专业设计负责人(以下简称专册)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的技术总负责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总体人才队伍建设是铁路勘察设计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维度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继承和发展。

(一)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唯物史观纠正了唯心史观颠倒的历史观,立足于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体现了解放全人类的奋斗目标,是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是一部为人民群众奋斗的过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逻辑起点,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从“现实的人”出发,坚持群众书写历史,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首创精神。

(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民本思想在中华文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国家政治制度变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起点。民本思想经历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起源于西周。周人开始怀疑“天命縻常”鬼神说,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看到人民武装的力量。“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开启了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思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这些思想都在告诫统治者应“爱民”“利民”,荀子认为“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可覆舟”,这些思想都在告诫统治者应“爱民”“利民”,这些主张标志着民本思想初步形成。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极大发展,进步思想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认为“以天下万民为事”是君主之责,这是早期民本思想的萌芽。民本思想的核心是重民利民,是维护古代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赋予“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思想内涵。

(三)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由图7和图8可以说明,随置换率[16](桩的端面积与土体面积之比)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减少,达到0.08时趋于稳定;由于复合地基中桩的面积占比增大,所以复合地基的桩体会承担更多的荷载,不但达到提高整个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的设计目的,而且基础沉降也会产生明显的减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采取增大置换率的方法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降低地基沉降量。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维度

深入推动改革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智慧领航中国行稳致远,满足人民群众的未来美好生活期望。创新是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人才是创新之道。“创新之道,唯在得人”[6]。将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动力,制定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良性互动。强调经济发展,忽视人民诉求,是当前社会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要将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有机联系,统筹城乡发展,调结构转方式,重视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征求民众意见,调整个税起征点,发挥群众的消费积极性,调动社会力量,追加民生投入资金。藏富于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经济层面的体现,展示党和国家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经过全体人民长期努力,我国取得全方位成就,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解决,限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条件众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意味着人民群众的需要发生历史性变化,从低层次需要转化为高层次需要,从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需求,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提出高要求,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要求立足于人民群众关切的医疗、住房、环境、脱贫等重大现实问题,切实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现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总结了我国过去五年实践经验

通过对8位授课教师及答辩专家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论文书写能力及PPT的思考及讲解等相关科研能力评价。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容维度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内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3]。立足于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使全体人民自信地“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开辟高度可行的发展道路,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行改革开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推动社会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富起来”。全面深化改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带领中国“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接力奋斗社会主义事业,优良传统不能丢。历史实践与现实经验证明,为人民服务是立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赋予根本宗旨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内涵,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作为国家工作的出发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事业的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4]。“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精髓。

(一)经济为民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是对我国过去五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对我国过去五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大国关系深刻调整,世界形势总体呈和平发展趋势,但局部战争不断。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性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隐形风险逐渐显性化,污染防治、脱贫攻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依然艰巨而繁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发展性问题突出。五年来,党中央立足于人民立场,力求多办实事、好事,不断解决群众性问题,实现全方位变革。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建设美丽中国,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幸福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后顾之忧。

(二)政治重民

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是社会惠民的本质体现。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贫困人口仍然是影响全体人民进入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小康路上一个群众都不能掉队。党和国家正致力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掌握贫困地区现实状况,根据社会发展方向推动扶贫产业,增强贫困人民专业性技能,打造全方位扶贫工程。全力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供给,创新供给方式,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工程,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

(三)社会惠民

政治重民的实质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服务标准不明确,政策宣传不到位,办事效率低下,脱离群众,为官不为是一种新型的腐败形式。构建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治体制,是时代对政治生态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政治生活的新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7]。党中央正致力于构建人民满意的政党,构建权为民所用的政府。党的领导干部正致力于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群众满意度为权力行使得当的准则,坚持公平原则,“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5]。政治工作坚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人民疾苦,反映群众向往。

(四)文化安民

坚持人本文化、人民导向是文化安民的本质。人民群众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满足精神需要,文化也需要人民群众彰显艺术价值。文化彰显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文化发展方向代表群众的精神追求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人本文化,尊重人民群众的创作主体地位。文化是群众的精神食粮,文化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促进个人全面协调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创造时代性文化,满足群众对高层次精神世界的追求。构建时代性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倡导创作人民性的精神文化作品,实施群众性的文化建设工程。

(五)生态利民

生态为民是生态利民的本质内涵。近年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增强的内在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抓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要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民生工作领域的突出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态文明的期望。随着环境治理纵深推进,党中央制定蓝天保卫战目标,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推进清洁取暖;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专项整治高排放机动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提高科学性;优化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区域范围分析,强化精准性;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督查问责。

四、结语

人民观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创新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贯穿社会历史发展的主线即以民为本思想亘古不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开创,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雏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时代创新。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始终立足于人民立场,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不断解决人民疾苦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望而奋斗。

“三远”所追求的并不是冰冷的科学法,而是要随作者的心思变化,虽然浅显地看,存活在理念中的物体似乎也遵循了“近大远小”这一空间特点,但深究起来这样的视觉表达并无法通过“近大远小”来分析欣赏。郭熙的“三远”论以及一系列“远望”的理念都有这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视觉经验特征。山水画所体现并非物体实际呈现在视网膜的形态,而是郭熙心中已有的空间想法和经验之谈。现代学者宗白华认为:“由这‘三远法’所构成的空间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空间,而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趋向着音乐境界,渗透了时间节奏。它的构成不依据算学,而依据动力学。”[15]108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89.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03).

[3]贾莉莉,杜娟.从哲学视角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知与行,2018(04):145-149.

[4]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8(02).

[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9-01(03).

[8]习近平.在主持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共产党新闻日报,2015-02-17(01).

Multi-dimensional Exploration of"People-centered"Development Thought

Wu Nana,Cai Jinji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China)

Abstract: The"people centred"development thought inherited the mass view of Marx and Engels,absorbed th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nherited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It is the result of long-term thinking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It is a scientific guide to realizing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 for a better life and provides Chinese wisdom for solving the world's people's livelihood problems.

Key words: "people-centered"development though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practic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B03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1084(2019)05-0018-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9.05.006

收稿日期: 2019-03-17

基金项目: 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项目(BE2018914181023)

作者简介: 武娜娜,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蔡金杰,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  ;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多维度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