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论文_黄玲春

浅析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论文_黄玲春

莎车县牌楼学校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犯喧宾夺主的错误,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言堂。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激活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呢?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思维;创造

一、激活学生课堂生活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语感,就会将它转化为一种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多创造学生朗读的机会。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在每天早晨上课前,放开声音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作文、报纸杂志,甚至各种阅读资料。通过朗读,使学生凭借对声音的经验直觉而对语言作出敏锐的反映,通过瞬间性的感知与领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注意在语速、停顿、重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可以让书声激活沉闷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语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新颖、深刻的教学问题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教学模式。

二、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中成长,做到这一点的语文课堂必然就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总之,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于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要诱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中介,使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架起桥梁。

多媒体计算机能为师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轨迹运动,可以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静态的图画可以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呈现许多动物的图片,运用动画模拟动物的叫声,将学生引入到即将学习内容的有关情景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把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和味觉表象等;运用多媒体还可以突破课堂的局限和学生生活范围和知识面的制约,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视听并举,左右脑并用,眼、口、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全身心投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语言信息、音乐图像、特定情境结合,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进入高度的情境之中,学生情绪振奋,思维活跃,通过“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烘托、图画再现、参与体悟、语言描述、想象创造”等途径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运用电教媒体,使课文中语言文字传递的情感信息和形象直观情感信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学生的感染就更为强烈,得到“高峰体验”,感受“情感的美”。再通过细腻品味和冷静分析,感受“理性的美”。

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者简介:黄玲春(1981.9.10——)35岁,汉族,籍贯四川省,工作单位;新疆喀什莎车县牌楼学校,小学语文教师。

论文作者:黄玲春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浅析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论文_黄玲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