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_李淑红

数学课堂上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_李淑红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新课标明确地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摆在了首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字: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创新并不神秘,作为教育工作者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在课堂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方面进行探索,有些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首先要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对老师的喜欢程度,“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探索“圆的周长”计算规律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滚动法、绳测法均有局限性。如果启发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的关系,思考圆的周长与圆内的哪条线段有关,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学生的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放手让学生测量、讨论、交流,再用教具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得出所测量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引导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受到思想教育。

二、提供积极创新的课堂空间

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与情感的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创新学习、培养学习能力,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来保证。课堂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场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异同及它们的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操作过程,最后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学生沉醉于自己的发现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教师也实现了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的教学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动手操作的活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来理解内容,掌握新知,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课前布置学生将圆形纸片剪成16等份,上课伊始,要求学生汇报将圆形纸片剪成16等份的制作过程,由于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学生剪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既可以先用笔画出16等份,再一份一份剪下来,也可以用折一折,剪一剪的方法,对折一次剪一刀,再对折一次剪一刀,对折四次,剪四刀,剪出圆的16等份。课堂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边汇报,边比较,边总结中,找出最好的方法,对折四次,剪四刀,这样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互相学习,展示创造成果的活动,不仅为学生获得新知准备了条件,而且诱发了创新意识。

四、渗透激发潜能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圆的面积”一课的设计上,渗透了两种数学思想,一是转化思想,通过把圆形剪拼成长方形,学生理解了图形在面积不变的条件下,把未知面积的图形转化为已知面积的图形,通过寻找已知面积公式图形和未知面积公式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方法,最终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二是极限思想,我精心设计了图形“化曲为直”的过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形纸片分成16等份和分成32等份后拼成的图形,并找出图形的变化情况,再进行合理的推测:图形纸片分成64等份后拼出的图形的边更直,更接近长方形,最后引导学生想象,一直这样无限地等分下去,图形会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想象和推理得出结论: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接成的图形的边越直,整个图形越接近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样设计从有限到无限,从操作到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又渗透了极限思想,激发了创新潜能。

五、设计开放性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单调乏味的练习导致学生厌学,降低训练的效果。因此,练习的设计要讲究技巧,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练习,融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为一体,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创造性运用知识。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出这样的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3/10米,第二根剪去3/10,哪一根剩下的部分长些?”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起来,有的说这题无法做;有的说剩下的一样长;有的说答案有三种可能。这时,我让学生分组假设这根绳子的长度计算,最后得出有三种可能。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总之,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内容很多,空间也很大。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开拓创新,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定会茁壮成长起来。

论文作者:李淑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数学课堂上如何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论文_李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