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论文_邱长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论文_邱长禄

邱长禄 四川省犍为县下渡中心小学 6144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中华传统文化发扬的一个主要阵地之一,也是让国人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现行的小学品社课程,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让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的走进学生们的心灵之中。故此本文就传统文化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做详细的阐述,同时也会在文中分享一些关于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的看法,希望能够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春风化雨;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57-01

一、前言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在多次的重要会议上就强调民族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和世界的融入愈加深入,世界的文化在中国传播,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激趣导入,恰逢其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场好雨之所以是被人们称之为“好”,是因为这场雨来得恰如其时,不偏不倚。而对于一堂课来说,最好的评价标准就在于能否在课程开始的时候进行课程内容的导入,选择的实际是否恰当,选择的导入方式是否恰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拥有很多的文学著作,如:先秦歌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的作品都富有各种层次的内涵,就是在一些现代节日歌曲当中我们也能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在课堂知识带入的时候,形式可以多变,比如说可以在讲解到中国古代相关历史的时候,朗诵相应诗文来进行导入,或考古发现的图片、视频引入,在讲解到一些著名人物的时候,可以讲解该人物的历史典故,民间故事。通过紧扣主体的课程导入,会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被唤醒,达到一个预热的目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课程更加的感兴趣。

三、活动体验,春风化雨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从根源上面来说,是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以及相关实践之后的感悟。如果说课程脱离的生活,学生们就会对知识感到非常的陌生,所有教学的内容都成为了一种简单的外在,而不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所以说,只有让《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真正的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感受,才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一些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给学生们播放相应节日的习俗视频,如果是端午节,就有划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如果是中秋节,就会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还有清明的祭祀,对祖辈和先烈的缅怀;除夕的团圆饭,在火树银花中欣赏多彩的“春晚”节目;元宵节的灯谜,舞龙舞狮的比赛,让人流连忘返。让学生们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另外还可以举办相应的活动,比如我国有一项非常古老且有趣的节日活动,那就是猜灯谜。可以让学生们组成小组来进行参加,可以在灯谜中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既有趣,又能够推动教学活动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探究导行,润物无声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只有真正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才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才会在课下自主的进行研究和探索,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实现真正的提高。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到不同地域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的时候,为了可以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可以对学生们进行提问,如果说到了春节,大家在家里面都会跟家人们吃什么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吃饺子,有的学生会回答吃火锅,还有鱼啊和肉啊等,知道祖国的东西南北有饮食的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们之间在同一个节日所吃的东西会不一样呢,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通过逐渐提示和引导之后学生们就会明白,是因为各个地方气候、环境、地形的差异,出产的农作物不同,就会有不同的饮食文化。

再如,“孝”为贯穿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在让学生收集二十四孝图之际,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感恩的必然。一句问候,一张贺卡,一束小花,一次搀扶,一次陪伴,都是行“孝”。

在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解答之后,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来对各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展示,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地域的风情。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们会更加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

五、拓宽活动,曲意无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文化来说,他是情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慢慢积淀的过程。并不是单纯依靠一堂课或者几堂课的熏陶就能够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下根来。所以说,要让课堂能够进行向外延伸和拓展,教师可以定期的举办相关的品社活动,在活动举办完成之后让学生们得出感悟。

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到关于一些地域风景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文化的宣传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这些手抄报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写相关的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印象进行绘画,也可以收集同类照片,还可以制作一些相关的手工艺品等等,还可以开展演讲赛、辩论赛、名人名言展示等,让学生们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这样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传承。

结语

综上所述,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要靠水滴穿石的功夫,才能够成为学生们的血肉灵动,品社课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激趣导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导行,并根据需要展开拓宽活动,这样才可以将传统文化深深的融入到学生们的心里。有了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化的渗透,学生们就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晓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传统文化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2]蔡晓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传统文化走进《品德与社会》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

[3]朱文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孔子游春》篇看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3):199-199.

论文作者:邱长禄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论文_邱长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