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论文_曾小明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论文_曾小明

四川省南江县实验中学 635600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内容多,教学时间短,教学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成为大家的共识,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做了多方探索,例如有的老师实施题海战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归类总结习题的解法等,客观起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但是教学付出与教学收益有很大的反差。究其原因:老师没有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来设计课堂教学。我执教初中数学以来,认真研究如何建立高效课堂的课题,以新课标为导向,立足于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学科特点,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整合学生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人谈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供大家参考,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一、数学高效课堂的界定与意义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通过一堂课最大限度地传授数学知识,学生能够识记和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在新的理念下,这样定义高效课堂不准确,新课标理念提出了教学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这三个目标不可偏废,一堂课达到这三个目标就是高效的课堂。

具体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树立用数学眼光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意识,用数学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在过去忽视了这一教学目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上。这一目标十分重要,是学生数学的软实力,伴随着学生的终生数学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这个领域走得更远,一个对数学没有深厚的情感很难坚持终生学习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情商,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能力目标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思维方法,例如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演绎思维能力,学会不断转化问题的能力,抛开数学现象分析数学本质的能力,提高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升华数学问题的归类能力。知识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准确界定此概念与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不断把新的数学知识纳入到旧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推导数学公式,深刻认识数学公式的适用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维目标是我们检验数学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不能只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数学情感的培养,只有三者同时实现了才是高效数学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还习惯于用形象思维思考数学问题,逻辑思维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可以将抽象数学形象化,降低数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课堂内容,可以从颜色、形状、图标活化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语言讲述把数学语言与图形精准地结合在一起,养成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习惯,多种信息进入学生的大脑,不断对数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优化,建立数学思维模型,升华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敏锐性。例如我在教学《四边形》时,将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看出各种四边形的演绎与变化,感悟到各种四边形的种属关系,不仅四边形的知识体系不断建立了,而且高中的集合概念进入学生的视觉,可谓高效,学生兴趣盎然。

2.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美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可以建立学生美感,美感让学生不断用数学来美化生活,创造美,激发美的灵感。例如数学的对称、旋转、各种几何图形组合形成了很多美好的图形,我们操场的跑道就是一个长方形与两个半圆形组成的,各种跑道延伸给学生无尽的美感,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剪纸,就是充分运用数学中折叠、旋转、对称来运作的。学生对美的追求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三、 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1.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有机整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通过讲解数学史激发学生情感。例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我国古代赵爽最早通过玄图证明了勾股定理,随后商高也证明了勾股定理,西方的毕达哥拉斯也证明了这一定理,但是中国比西方早五百多年,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中国数学文化悠久,认识古代数学家的伟大智慧。在讲解数学定理公式时,我们一定要讲出数学大师独特的思维方式,给学生很大的思维启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公式推导证明上,让数学大师的智慧开启学生智慧的天窗,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教材目录,看看所学知识在数学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纳入整个数学体系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研究数学问题模型,全方位解读数学关系。在习题教学中,大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上有个误区,只要把题解出来了作数,不注重习题思路解析。要交给学生解题的金钥匙,所以在习题教学中要将习题中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弄清楚,再分析已知条件的内部和已知条件与未知数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讲清思路,突破常规思维的约束,进行创新思维。长期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数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对数学问题有特有的敏感性。

总之,数学高效课堂涉及因素很多,我们必须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寻找切入点,课堂教学就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论文作者:曾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索论文_曾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