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茜

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茜

刘茜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400037

【摘要】对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职业倦怠的概念、影 响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预防对策。

【关键词】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美国l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用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量过多、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较长所表现出的疲惫不堪状态,该状态表现为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3个方面[1]。伴随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职业不稳定性的加剧,职业紧张、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等问题逐渐成为组织行为学及职业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护士做为一个高紧张职业群体,其工作负荷大,承担的压力重,其中隐藏着较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2]。高年资护士因体力不支等原因调离临床一线岗位有关; 而西方国家临床护士的普遍年龄则偏高[3]。有报道, 职业倦怠在高年资护士中的发生率为66.7%[4]。护士的这个职业中有着相当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探索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缓解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1 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

1.1认知评价及人格特征

职业倦怠与认知评价和人格特征是有相关性的.个体认知评价是指对自我及职业的认识评价,主要有心理控制源,自我评价,自尊等,也包括职业认同感,对职业的态度和承诺。自尊是保护个体远离压力的重要原因,提高护士自尊有助于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而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也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有文献[5]报道,护龄6年及以上护士的情绪耗竭水平明显高于护龄≤5年的护士,未婚的护士工作成就低于已婚者,30~40岁、初级职称(护师)的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而人格特征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同样环境中管理,教育背景相同,领导者相同的个体面对压力有着不同的反应,这说明某种人格特征人群如倔强、外控性、低自尊、神经质、感觉型、A 型性格以及采用逃避型应激策略的人群表现出较高的工作倦怠。

1.2职业因素

护理工作是高风险的行业,高年资护士长期接触各种压力源,承受高度的精神压力,疲劳、抑郁、焦虑、失望、无助、以及自尊心的下降等躯体和心理问题,有46.9%的社区护士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耗竭现象,34.1%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80.8%没有个人成就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0.1%的护士表示被病人或家属辱骂过,9.4%曾遭遇工作暴力,因此护士把病人的不理解、不尊重列入从护生涯最伤心的事,近半数的护士有焦虑和压抑情绪[6]。随着护理行业的发展,服务的方向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从而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生活中高年资护士不但是护士的角色,回家后还是妻子、母亲的角色,随着医院和科室对工作质量提出不断的要求,多重和过多的角色要求使人身心疲惫。当超出这种个人承受时,极易产生家庭关系不和谐及对工作的厌恶感,当这种感觉产生就使人有了工作厌恶感和离职意愿增加,放大了对职业的倦怠感。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复性,每天护理工作机械性的运作,让人缺少新鲜感,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长年的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让这种情绪持续增长。由于传统的管理体制将护士置于组织的底层,工作中只有被动执行医嘱,护理人员没有机会参与真正的决策或决定, 而患者或家属往往习惯于认为治好他们病的关键是医生,而忽视了护士在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这让人产生受挫感,并觉得前景黯淡,个人价值的体现和现实明显冲突,工作是易产生职业倦怠。据对某军区的护理人员调查显示:76.96%的护理人员认为工作强度过大,89.0l%的护士担心工作出差错。

1.3社会因素

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社会舆论导致日益严重的医患矛盾,患者的疾病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而患者的过度维权将对医生和治疗的不满意,发泄于护士身上,护士经常成为攻击的对象,高年资护士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中,是身心及躯体承受巨大的压力,长年导致用心、用脑过度,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美国护理管理中心的研究发现近两年来,护士工作满意度呈下降的趋势,而护士离职率却上升。如1996年,美国医院护士离职率为12%,1999年为15%,2000年则上升至26.6%。由于离职率的上升,导致近十年来护士学校毕业生总数下降了20%,注册护士的失业率达到最低点(1%)[10]。护士在工作中承担着较重的工作量和较高的责任,但社会对护理工作存在相应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对护士自尊和职业认同的消极影响。此外,在医院的支持方面,如一味只强调提高护理质量,而没有注重高年资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负面情绪的宣泄,及易是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无积极性,无法产生归属感。

2.职业倦怠的应对

2.1自身方面

首先应从自身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积极有效的调试,通过各种形式业余生活改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应对职业倦怠。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使家庭和工作能够有序和和谐的进行,努力与人交流,使情感宣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应长时间的工作在护理这个行业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和科研水平,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高年资护士工作时间长,知识扎实,技能娴熟,在处理问题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解决能力,管理者应重视高年资护士这种能力的最大发挥。提高其获得工作成就感。多参加各种学习形式,与先进的护理理念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效能及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2.2科室管理

科室管理者管理方法和方式、对科室成员的爱护和关心程度以及科室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士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此,管理者应更多地关注高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并及时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如帮助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要、增加弹性时间、合理的人员配备、通过管理机制支持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工作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等,做到人性化管理。开设心理减压课程,让护士学习如何寻找工作的乐趣,如何应对不同的压力。

2.3增加社会支持,提高护士待遇

职业倦怠产生与职业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护士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社会认可,可以得到社会支持.长期从事护理工作,而又得不到支持与理解,每一次的不理解都是让护士对工作的厌恶,对自身的否定。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物质或精神上帮助和支持系统.它包括很多方面的支持,而其情绪性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工作倦怠的发生.这样将会使护士感受社会的温暖,可以更好的耐受压力,从而进一步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我们还应该进一步优化与美化社会对护理职业的社会舆论,提倡新型职业价值观,提高护士社会地位,让全社会都理解、支持和重视护理工作,为护士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参与,而高年资护士拥有的丰富职业经验和和工作能力,她们本着护理事业的核心理念,做着积极的贡献。而工作量、时间分配问题、护理专业、工作方面与社会的大环境是高年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来源,继而产生对职业的倦怠。应该她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她们的优势和潜力,让她们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3:380-382.

[2]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

[3] 刘延利,边琳娜.美国新的护士调查显示护士总量和平均年龄双攀升[N].现代护理报,2007-09-07.

[4] 周达生, 姚华庭. 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37.

[5] 李丽英,李亚芹,孙桂平.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与社会支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902-904

[6] 张宵艳,孟发芬.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5):1273-1 274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SH033)

论文作者:刘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高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_刘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