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韩弟明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韩弟明

甘肃省皋兰县九合学区 730210

摘 要: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从来就不缺少故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为它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仅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了解历史,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将历史故事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是必要的。本文就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例探讨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过渡和结尾中的灵活应用。

关键词: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 导入 过渡 结束

长久以来,初中生学习历史大多是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课堂讲解,因而对历史形成了一种刻板和无趣的印象。想要初中生改变对历史的刻板印象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历史故事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神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从课堂导入、知识过渡和课堂结尾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一、故事导入 精彩开篇

初中历史课堂有一个好的开头是这堂课的成功的基础,所以要想课堂教学收效明显,就要在课堂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七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约在十三至十五周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从讲述故事进入一堂历史课,并且适时地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就能刺激他们的求知心理,在急切地想要了解新课内容的过程的时候,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在无形中被带动了起来。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故事导入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即在课前导入时安排一个有悬念的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如在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变革》这篇课文时,先给同学们介绍和讲述商鞅被五马分尸时的残酷情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商鞅为什么会惨死?谁应该为商鞅的死负责任?以这样充满悬念的情境和问题作为导入,能够促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课文内容,在带着问题去看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自主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又如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秦帝国的兴亡》一课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述体现秦朝繁盛和强大的相关故事,例如秦始皇南巡时衣食是如何的排场等,然后提醒学生思考从战国七雄到嬴政独霸天下到底是怎样的过程?即秦是如何统一六国的,还有秦的繁盛局面是如何到来的?最后逐步引入和讲解课本知识,这样一来这些初中生在历史课堂上就会表现出更高的兴趣。

二、故事过渡 承上启下

在初中历史课上好的开头虽然重要,但每课时的内容都是有机整体,要做到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就需要把握好两个课时之间的过渡环节。对历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讲述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几个学生在熟悉课本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别扮演凡尔赛会议上几个大国首领的角色,模拟开国际会议的情境,不惜一切争取维护自己所在的国家,并为其夺得更多的利益。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分别体现和让学生了解了每个国家在争夺利益时的矛盾,从而为后来的华盛顿会议的开展做下铺垫,更好地引入了下节课时的内容。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更为熟悉,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融入历史、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更生动更具体地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从而喜欢上历史这门学科。

三、故事作结 发人深思

一堂好课不能虎头蛇尾,即使讲到最后也不能草草收尾,否则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如果在课堂结束前,也能够合理地穿插和运用相关的历史故事,不仅能巩固新学的知识而且能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例如在讲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这篇课文时,对科举制从隋朝初创到清朝被废的演变过程和这一制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后,可以讲述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考试类”的趣事《俞长城背贴院试文》,讲述了科举舞弊的事情:“雍正十年,一位名叫俞长城的河南督学主持一次童生考试,想走捷径的考生大有人在。但俞为官严谨,要想走他的后门比较困难,但有人从俞宠妾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其宠妾把答案贴到俞长城衣服后背上,带进考试,把俞本人都给忽悠过去了。”以此故事来激发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思考古往今来科举制度的利弊,还可以联系当今分析高考问题,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相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为当前中学的历史课堂输入新鲜的血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做到在每个课时都巧妙地设置相关的历史故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促进初中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初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洁 优化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课后说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6)。

[2]孙建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3]杨红琴 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09,(06)。

论文作者:韩弟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8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8

标签:;  ;  ;  ;  ;  ;  ;  ;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韩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