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抑郁、自杀关系探讨论文_杨超雯

(成都市石室蜀都中学 四川 成都 611730)

【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方法: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抽取我市辖区内5所全日制中学学生共4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对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有过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抑郁症状产生频度,网络成瘾青少年中男女性差异,以及发生过自杀意念、有过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与无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对比,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在引入抑郁相关行为后对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相关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共960人(27.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共330人(9.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计划,共89人(2.54%)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未遂经历。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既往一周时间内抑郁症状产生频度为(15.6±7.7)分。青少年中男性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82.6,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显著低于无网络成瘾学生(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存在相关性关系(P<0.05),并且抑郁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关联性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前后基本保持不变。结论: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计划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且两者关联路径可能由抑郁行为产生介导作用。

【关键词】网络成瘾;青少年;抑郁;自杀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47-02

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开始呈现出过度的态势[1]。据调查数据显示,15.5%左右的青少年存在过度性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2-3]。有关报道中认为[4],网络成瘾欣慰与物质依赖、赌博成瘾等存在类似性,是导致抑郁、自杀的最主要危险性因素之一。但目前所获得有关网络成瘾与抑郁以及自杀之间相关性关系的证据尚存在较大不足。国外研究中多针对网络成瘾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联性进行广泛调查,对并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5-6]。为弥补前述研究报道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研究中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抽取我市辖区内5所全日制中学学生共4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抽取我市辖区内5所全日制中学学生共4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发放调查问卷共4000份,回收调查问卷共3865份,整理有效问卷共3500分,有效回收率为87.50%(3500/4000)。3500名受调查对象中,男性共1715人,女性共1785人,初中生共1700人,高中生共1800人,年龄为14~17周岁,平均年龄(16.2±0.8)岁。

1.2 方法

1.2.1 网络成瘾调查 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Young,美国)作为网络成瘾行为诊断依据,评估时间段为近1年,共涉及8个条目,根据受调查对象主观感受进行评估,回答“是”条目总数≥5条时可判定为网络成瘾。

1.2.2自杀行为调查 以自制调查问卷作为自杀行为调查依据,共涉及3个条目:近1年内,你是否认真考虑过自杀;近1年内,你是否制定过自杀计划;近1年内,你是否实施过自杀行为。将回答“是”的调查对象作为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者。

1.2.3抑郁行为调查 以CES-D抑郁量表对调查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定,评估时间段为近1周,以抑郁症状出现频度为评价标准,值域在0~60范围内,以评分高代表抑郁症状出现频度高。

1.3 观察指标

对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有过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发生率,抑郁症状产生频度,网络成瘾青少年中男女性差异,以及发生过自杀意念、有过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与无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对比,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在引入抑郁相关行为后对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相关性关系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利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与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与t检验,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杀行为、相关变量分布

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共960人(27.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共330人(9.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计划,共89人(2.54%)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未遂经历。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既往一周时间内抑郁症状产生频度为(15.6±7.7)分。

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成瘾共185人(5.29%),其中男性为121人(65.41%),女性为64人(34.59%),青少年中男性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82.6,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网络成瘾185人中,共102人(55.14%)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共46人(24.86%)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计划,共30人(16.22%)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未遂经历;无网络成瘾3315人中,共858人(25.88%)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共284人(8.57%)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计划,共59人(1.78%)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未遂经历。两组对比,网络成瘾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显著低于无网络成瘾学生(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相关性关系

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相关性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如下表(见表1)所示。结合表1数据可见,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存在相关性关系(P<0.05),并且抑郁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关联性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前后基本保持不变。

表1 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相关性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示意表

3.讨论

本研究于2018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抽取我市辖区内5所全日制中学学生共4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以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与既往国内外研究报道一致的是,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网络成瘾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显著低于无网络成瘾学生(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存在相关性关系(P<0.05)。两者相关性关系可能的解释有两种观点:第一,网络成瘾行为导致青少年学生的正常学业以及人际关系受到巨大影响与损坏,导致网络成瘾者面临着更多应激性生活事件,最终造成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乃至自杀未遂事件的发生[7];第二,网络成瘾行为本身就会导致青少年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受到影响(多集中表现为行为决策功能受损),他们常常会逃避或者忽略现实世界中的学业、家庭、以及人际关系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并企图从中获得满足[8]。

有研究中指出,赌博、烟酒等成瘾行为是自杀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两者间存在的关联性是非常密切的,且成瘾者的自杀行为多数具有冲动性的特点,与其抑郁状态存在密切关联性。,因而成瘾行为与自杀未遂之间的关联可能归集于成瘾者的冲动控制障碍。网络成瘾与物质依赖及赌博成瘾具有类似的行为、冲动控制和其他精神等障碍症状。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得到所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也存在关联。本研究中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共960人(27.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发生过自杀意念,共330人(9.43%)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计划,共89人(2.54%)在接受调查过去1年时间内有过自杀未遂经历。在3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中,既往一周时间内抑郁症状产生频度为(15.6±7.7)分。青少年中男性网络成瘾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χ2=82.6,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显著低于无网络成瘾学生(P<0.05),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预期一致,网络成瘾青少年自杀未遂报告率高于未成瘾青少年,且有统计学意义。但当调整人口学及早期不良经历等变量后,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之间统计学关联消失,相反,网络成瘾与自杀计划却显示较强的关联。这一方面支持人口学和早期不良经历变量是网络成瘾与自杀未遂共同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提示网络成瘾和自杀未遂的冲动性存某些维度上可能存在差别。

本研究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存在相关性关系(P<0.05),并且抑郁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关联性OR值在网络成瘾变量引入、前后基本保持不变。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相对于网络成瘾行为,抑郁相关行为是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以及自杀未遂的近体因子,可能是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间非常重要的中间介导变量,抑郁行为可以用于解释网络成瘾行为导致自杀的一系列因素。

综上所述整理结论为: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成瘾与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计划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关系,且两者关联路径可能由抑郁行为产生介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姚冉,陈栋,刘茂玲,等.广东省某医药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自杀意念相关性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8):83-85.

[2]吴绍兰,杨永信,王春梅,等.网络成瘾患者自杀意念易感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8,(3):216-221.

[3]吴绍兰,杨永信,范玉兰,等.网络成瘾患者安全感的相关因素分析[J].西南军医,2018,(3):333-337.

[4]张栋栋,封苏琴,陈玲,等.护理专业女生自杀意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396-399.

[5]刘彩谊,张惠敏,李焕,等.重度网络游戏成瘾男性青少年的自杀态度与家庭影响因素[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3,(1):56-60.

[6]王侠,孟秀红.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7):1020-1021,1024.

[7]张英.1例网络成瘾伴自杀倾向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8):3455-3456.

[8]陈王洋,秦爱萍,张凤云,等.黑龙江省大、中学校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5):609-611.

论文作者:杨超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抑郁、自杀关系探讨论文_杨超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