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分析论文

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分析论文

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分析

李婷婷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 要 :毛泽东不但是一个战略家,革命家,还是一位无产阶级教育家,他对教育的研究兴趣浓厚,在当时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重的历史条件下,他意识到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为此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教育的产生是为了人民群众,其次他的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是被证明了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并且他主张全面发展教育,不忽视任意一个方面,他的教育思想至今都绽放着理性的光芒,对我国当今的教育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着重介绍毛泽东的教育面向人民大众,教育的社会实践性以及教育全方位发展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 :毛泽东;教育思想;社会实践性

一、从中国实际出发,教育面向人民大众

(一)解放女性思想,女性同样享有被教育权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是毛泽东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他作为一个从封建时代走过来的人,深知中国妇女在教育上所受到的歧视,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都一样”,其实就是一种平等观,只有女性也享有受教育权,才能真正地实现解放。毛泽东的这一平等观在党内也落实践行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女干部而专门创建了中国女子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延安大学。在女大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不但说明女性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女性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机组运行中,无论汽封碰磨多严重,改变的仅有汽封块的齿高,其他部分不会因碰磨而改变。因此,大修解体后测量汽封齿高,与原始齿高比较,是考量间隙分布情况的有效手段。每道汽封应测量上、下、左、右四点。测量方式,可以用深度尺测量梳齿高度,如图1a所示,也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汽封块厚度,如图1b所示。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保障女性的权利和利益,这是毛泽东的目标,也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呼声,毛泽东主张男女平等旨在向社会展示中国弱势群体的力量和价值,他认为只有占中国人口半数的妇女接受教育,真正得到解放,才能推翻重男轻女这种古老的保守思想。

为了实现男女平等和中国教育事业的茁壮成长,党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摸索,在这之中,毛泽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被压迫的妇女绝处逢生,迎来自己的春天。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教育,使教育为全体人民服务,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目标,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

经测试,苏泊尔R9713净水机出水量达到4L/min,远超传统反渗透净水机的数倍,以1.5L的烧水壶为例,只需23秒就可灌满,而普通反渗透净水器需要70秒。

(二)把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互相影响又长期共存,教育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对社会实践也是有很大作用的,它首先服务的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即人民群众,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进而提升人们奉献社会的能力,最终作用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3.1 组培苗炼苗 苗高2.0 cm,叶片数2叶1心,根数2~3条时,组培苗达到出瓶移栽标准。将组培瓶移入大棚炼苗3~5 d,适当遮阴,将光照强度控制在6 000~10 000 lx。

坚持理论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一直以来的教育思想理念,他认为教育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有益于生活。教育内容要体现实效性,尤其是文化教育,不能仅仅拘泥于空泛的理论教育。1920年,毛泽东在《毛泽东早期文稿》中说:“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进学校”,他发出这样激烈的言论归根到底是因为当时旧学校实行的教育是灌输式教育,教书先生强行灌输给学生一些书本知识,严重束缚了学生们的思想,在那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文化知识空、大、不切实际,不能为社会所用,没有实效性。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走向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我们学到的知识无法贡献社会,那我们去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毛泽东的教育观是站在时代的角度,从实际出发为中国培养大量的无产阶级接班人,使中国的教育真正适合人民大众,他的这种教育观所传承的教育精神流传至今。

(三)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巩固人才资源

毛泽东的教育观是在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条件下萌生出来的,深深根植于中国实际。以人民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建国后才逐渐成熟起来,毛泽东认识到人民群众不但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还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探索中国教育问题时,抓住中国社会这个历史特点,最大可能地使大部分中国人民接受教育。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方针。

毛泽东认为应该把思想教育放在教育事业的首位,思想教育不管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极其重要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担任教员并为“抗大”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他将自己多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和成果,以通俗的语言,对“抗大”广大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洗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毛泽东根据当时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只重视教育而忽视中国社会特点的问题进行了纠正,他强调我们只有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好地应用它,毛泽东的这种始终联系学生实际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实效性,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对学习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习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必须学习透彻,学习最怕的就是“学不精,学不透”,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能提供给我们一些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经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才华和锻炼我们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真正做到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坚持教育的科学理论基础——社会实践

(一)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办教育

毛泽东对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实践由浅入深的认识理论,深刻地应用到中国的教育问题上,他认为我们正在实施的教育方法我们并不能马上理解它,我们只有掌握它才能了解它,而我们对这种教育方法的浅层了解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要基于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之中,所以我们的教育方法要放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中。

在这本书中毛泽东揭露了教条思想的错误并批判了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指明了教条思想延滞了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影响国家教育的建设,要想克服一成不变的教条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发展,使中国的教育迸发出磅礴的力量。

(二)发展实践,追求教育方法合理化

1942年,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他认为对待古代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既要剔除其不合理的成分,又要吸取其科学的,理性的方面,对于外来的文化,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和吸收它的优秀成分为我所用,毛泽东曾经说我们要用海纳百川的态度来容纳外来文化,汲取他们的养分和力量,以发展中国新文化。毛泽东认为不管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只要是适合我国的,有益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都可以拿来用,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科学的教育方法要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出改变来满足人们,从而把科学的教育推向前进,《实践论》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泽东认为,教育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它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实践性,教育方法是否适合我国,不是依据主观思想而是根据社会实践的调查结果来看,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教育方法是否适合中国这个特殊国情下的大众才能被检验,它被检验的标准也只能是社会实践,从客观上也说明了人们的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特别注重实践活动并将这一活动贯彻到教育上,他认为办教育就应该尊重科学,从实际出发,分析现状,办适合中国大众的教育。

(三)发挥教育特性,指导社会实践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衰退,社会混乱,这都是因为经济政策的错误制定所导致的,当时的经济政策没有根据中国实际深入调查,使我国经济陷入困境,这也间接波及到了文化教育,在教育中出现了单纯要求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际应用的问题,在文学创作上,出现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人特点和社会特色的倾向,这种倾向违背了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

毛泽东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教育事业,并通过创办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他深知思想教育是党各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才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国家的未来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兴旺,教育作为把国与国,人与人联系到一起的媒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公民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生产劳动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教育是在生产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无法脱离生产劳动而存在,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类的发展同步,在时代变化下也在发生着改变,所以它要顺应生产力要求培养有实践能力的人。

(1) 炭化花生壳:将洗净烘干的花生壳粉碎后放入坩埚中,加盖后置于马弗炉中进行炭化,设置升温梯度为100 ℃,间隔时间为10 min,待温度分别升至300,400,500,600和700 ℃时,继续炭化2 h,随后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备用。

三、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方法是否科学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的,只有在实践中教育方法才能得到创新和丰富,社会实践是检验它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理论成为真理是靠千万人一次次的实践产生的,他认为任何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使虚假的伪教育方式方法现出原形,从而得到真正科学的适合人民的教育方法。

毛泽东后来又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认为我们必须鼓励不同派别,不同风格之间的自由发展,创造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确保教育事业平衡发展。我们要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重视科学和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调动人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为教育的发展迸发活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首先要立足于中国自身发展规律和社会现实,发扬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坚持文化不分先后,不分国界,理解文化的不同,为科学的文化提供平台,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毛泽东的一生都致力于把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他对教育的探索以及对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论述,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成长指明了科学的方向,特别是他提倡学以致用,亲身实践的教育主张对后来教学改革有重大指导意义,当下的我们要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情下继续探索,领会其“教育服务实践”的精神实质,将毛泽东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 注 释 ]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111.

以上就是本人对高中阶段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的粗浅认识,但限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些观点有一点片面,鉴于此本人将持续关注我校和城区周边学校社团活动的发展情况,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得我校的社团管理日趋完善,社团活动更加成功并使之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284.

苏秋琴虽然是苏石的姐姐,但这个女人柳红也说不太清楚,她跟她不一样;苏秋琴很少下地干活的,尤其生了儿子之后。她高兴时带儿子玩玩,不高兴就去村口的小店那儿,跟一群老头儿搓麻将,一块两块,消磨消磨时光;或者跑去镇上玩。具体,柳红也说不上来。对了,有一次男人婆去小店吵过架,说是她的金耳环被烂眼阿根偷了,不知送给了哪个小婊子;男人婆认定是给了苏秋琴,还掀了他们的麻将桌,和苏秋琴扭打起来,一个揪头发,一个抓脸,闹得沸沸扬扬,但柳红从未见到苏秋琴有什么金耳环……

[ 参 考 文 献 ]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6.

[2]邓力群.毛泽东与教育科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379-(2019)10-0255-02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9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标签:;  ;  ;  ;  

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