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_ 范思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_ 范思茹

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巢实验学校 范思茹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其交际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好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融入课堂

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学效果。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一是提问太多,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几乎可以齐答,这样的提问毫无效果;二是基本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决一个问题”,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三是提问偏离语文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脱离文本情境;四是提问过于零散。一些教师试图在一堂语文课上照顾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只能忽而问这个,忽而问那个。学生的也只能是一会儿考虑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穷于应付。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学会倾听,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明显表示出你对学生的兴趣与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认真倾听,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才能使提问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欣赏语文名师的那些精彩课堂教学,最令人钦佩的是他们匠心独具的课堂提问,在课堂里激起儿童生命灵性的光彩,碰撞出个性思维的创新火花,令人回味无穷。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问题要提得巧,富有启发性。如《桂林山水》写水的特点与写山的特点写作方法一样,学习时教师可以问:水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写山的特点也象与写水的特点一样,同学们能不能用上面的方法去自学。

如教《狼和山羊》一文,可先提问狼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然后再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狼很狡猾?学生热情高涨,答道:软硬兼施。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从中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质?这样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可以从“两头”考虑:一是看课题提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抓住课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这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围绕课题进行提问,常常能直奔主题,揭示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地挖掘,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课外小结时,教师也可以提一些课文中没有直接涉及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有疑难的地方寻求课外解决。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了知识面。

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执教《将相和》中的“渑池之会”时,精心设计了一个导读题: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和楚王是打了个平手呢,还是决出了胜负?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这一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知蔺相如的人物形象,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知识积累及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提问意识,让学生乐问。首先,创设师生间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其次,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克服学生不屑于提问的心理,让学生在“疑”中设疑,在“疑”中生奇;再次,教师巧设课堂“空白”,提供学生提问的空间,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意识,变“不敢、不愿问”为“乐于、善于问”。

  阅读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积极思维,读中生疑,让学生自己阅读、体验、感悟课文,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课文中有一些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如《赠汪伦》一文,当学生读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旺伦送我情”。两句时,学生会问:“李白为什么要用桃花潭水比作友情呢?”面对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疑问,把“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和汪伦送别李白的深情联系起来,从“水深”悟出“情深”,体现了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

在一堂课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课文意思。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学习的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应给学生设计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去。

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及时肯定,适时的表扬可使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对回答不对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适当的引导。不要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发展规律及课堂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论文作者: 范思茹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论文_ 范思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