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论文_王平之 王增寿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论文_王平之 王增寿

山东省寿光市第二中学 262700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不仅仅是指人们去感受美、欣赏美,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在对美的感受欣赏过程中逐渐地完善自我。语文学科在美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高中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健全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典诗词 美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从而很好地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而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形式短小、极富审美价值。由此看来,古典诗词的教学就是一个培育美育的最佳渠道。

一、诵读

通过诵读,可以领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但是诵读并不是让学生自己盲目的读,诵读也有具体的策略。

1.教师教读一遍。教师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审美冲动。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采用配乐诗朗诵的形式进行,但是要注意音乐的选择,最好选择专门为这篇古诗词定制的音乐。

2.让学生诵读两遍。第一遍学生集体朗诵,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体会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和音韵之美。

3.教师做简单讲解,划分节奏。第二遍诵读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意,由单纯的、无感情的诵读变成欣赏性的诵读。 并在脑海中勾勒出古诗词所描写的画面,从而达到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二、对佳词妙句进行深层赏析

1.借助联想、想象再现诗词意境,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诗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再现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意境美的关键。

2.抓住“诗眼”,挖掘深厚内涵,深入领会诗词的意蕴。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即所谓的“诗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人作诗,非常讲究锤炼字句,节骨眼处炼得好字,全句乃至全诗,便如被点晴之龙,飒然浮空,摇曳生姿。唐代大诗人杜甫堪称点睛圣手。他有《曲江对雨》一诗题于石壁,其中“林花着雨胭脂”一句,末字模糊不清,令后辈名家颇费思量。苏轼填“润”字,黄庭坚填“老”字,秦少游填“嫩”字。后来找来杜甫诗集一查,却是一个“湿”字。众人皆钦佩老杜用字之准确生动。杜甫此诗写长安乱象,不宜用色彩明快的“润”“嫩”,花在雨中不一定“落”。故“湿”为一句诗之眼。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去发现那些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那一句精彩语句。

三、拓展训练创造美

语文审美教育不能仅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时,可让学生对原诗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同时使艺术形象得到再造和扩展。

1.加强课堂延伸训练,以练带学。诗歌言简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因而我们可让学生在对诗歌内容、意境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经过合理想象,扩展成一篇与诗歌相互辉映的散文。

2.字斟句酌法。诗歌的艺术,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文字经过诗人的精心选择,大都是比较妥帖、精当的,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传世。但一首诗,选择这个“字”或“词”,是不是一定就是最合理的呢?我们是否还能找到更好的“字”或“词”来代替呢?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寻找相近或相似的“字”或“词”来代替,看看哪一个效果更好。

3.模仿再造法,亦即以诗写诗。在品读诗境之后,教师不妨设置仿写练习。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一课时,可让学生想想,还能把乡愁比作什么?引导学生用“乡愁是……”仿写句子,甚至还可以仿写一节诗。我们还可以尝试着从生活、自然中选取一种事物作为我们生发情感的对象。由欣赏到创造,这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反馈,是审美能力的体现。用心去创造美,将美诉诸笔端,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

语文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美育上占有相对特别的地位,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对学生美育的认知与培养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高中语文古典诗词以深远的意境、简约的形式、富有魅力的画面感与教育人的传道功能,正渐渐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关注热点,更成为语文教育中美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能力目标的确定与自身教学目标的实现,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情感化的教学体验来督促学生的诗词学习,同时还要加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让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再是应试教育,而是着眼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成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全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68。

[2]韩雪屏 语文教育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6。

[3]朱水根 王延文 中学语文教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8。

论文作者:王平之 王增寿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论文_王平之 王增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