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_王斌立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永兴中学数学组 61811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新整合必然引起所有数学老师对其教与学的全面反思。又因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战场”就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在这里我就我校及本人在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一些尝试(及心得体会)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新课标中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意转换教师角色,变至高无上的演讲者、训话者为学生课程学习的组织者与设计者。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巧妙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教辅书为学生设计一些新颖性、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例,将知识融入生活中自然过渡,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比如,我在讲“线段公理”前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实例(如下图):

在同一平面内,点A处放置一盘“肉”,点B处有一条狼狗,从点B处到点A只有如图的三条路。如果狼狗前去A点吃肉,它会选择哪条路?“显然狼狗会走中间的那条路。”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样的实例不但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紧接着学习“线段公理”作好了铺垫。

2.明确任务,诱发思考。

教师首先要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然后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具体的课堂任务,以辅助材料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胸中有目标,诱发他们思考。接着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相互讲述的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形成民主交往的情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智慧互补、相互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我在对初中几何第一册直线、线段、角这部分教学中,设制了三组问题:(1)在同一平面内经过两点可作几条直线?经过三点(三点不共线)中任意两点可作几条直线?过四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中的任意两点可作几条直线?……过n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且n是不小于2的整数)中的任意两点可作几条直线?(2)在一条直线上不同位置的两点可组成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不同位置的三点可以组成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不同位置的四点可以组成几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不同位置的n(n是不小于2的整数)点可以组成几条线段?(3)共端点不重合的两条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这里指劣角)?共端点不重合的三条射线可构成几个角?共端点不重合的四条射线可以构成几个角?……共端点不重合的n(n是不小于2的整数)条射线又可构成几个角?三个问题提出后,我将班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在讨论中教师深入到每一组去旁观,必要时稍加引导。然后各组将本组所探讨的结果推荐两名同学上前向全班讲解。通过讲解,大家很容易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实质上是同种题型,而且最后的结论都能用同一个公式来概括,即“n(n-1)/2(n为不小于2的整数)”。这种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效果比只由教师个人讲、学生认真听的效果好得多。

3.搜集信息,点拨解惑。

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分层次、多渠道地收集不同类型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依据先主后次、先全体后个体的原则及时纠正点拨,力求简洁清晰,使学生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深化、巩固提高。

二、新课标中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高权威者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搭档”和参与者。

1.有意识地设置误区,让学生“帮助”老师从误区中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设置误区,让学生来发现老师的“错误”,先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找出进入误区的根源,然后从误区中走出来。这样有意识地设置误区的教学,不仅仅是使老师变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搭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的喜悦感是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由此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打破旧的提问方式,设置问题时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

旧的提问方式多数是所提问题的答题不是“是”就是“非”,或者不是“前者”就是“后者”。这种提问方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课上多数学生甚至不动脑,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就精力不集中、敷衍了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设置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比如,我们在讲了数轴的概念后设制了一个简单的提问:数轴是射线还是线段?显然这种问法与旧的提问不一样,学生必须开动大脑共同探讨得出结论,即数轴既不是射线也不是线段,而是一条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样的提问方法,不但克服了学生对老师设置的问题敷衍回答的坏习惯,而且还集中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开发了学生们的智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几点尝试。实践证明,只要灵活得当地运用,是完全行之有效的,也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无定法,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各自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灿烂而增砖添瓦。

论文作者:王斌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6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_王斌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