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让学生作文的优化作用论文_杨利群

浅谈思维导图让学生作文的优化作用论文_杨利群

广东省龙川县实验小学 517300

摘 要:写作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一般的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思维导图能将思维过程转化为图形和文字,有利于学生组织零散的知识结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作文教学 趣味性

一、思维导图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指向性

思维导图最早被英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大脑专家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特点是由一个中心点开始并发散开。也就是说,由一个中心点开始,连接与这个中心点相关的次中心点,再由这些次中心点发散更多的下级中心点,所有的分支都是由第一个中心点发散开来。写作一般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来考察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指引学生的语言选择,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而小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在习作时,他们很难紧紧围绕一个命题,有意识地进行材料搜索,也很难围绕一个命题进行专门的思维加工活动。所以他们的习作往往目标意识不强,容易出现离题,利用思维导图,学生能确定一个命题中心点放置中央,习作前确定主题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确定一个中心词,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自由想象,并以关键字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以题目“秋天”为例在讲授该主题作文时,教师可以灵活的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图,这个图是以秋天为中心,学生联想秋天会有哪些景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说出秋天的落叶、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收获等。然后,教师从中选取秋天的景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给人的感受,如秋天的悲凉、秋天的丰收以及充满收获和喜悦的感情等,能够让学生透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更好地确立想要写的内容。思维导图由主题和分支构成。导图的主题位于中心位置,一般由关键字或关键图形构成。四周的分支都是从主题延伸出来,构成了思维导图主体,它们以层级状呈现。利用导图,学生能确定一个作文命题中心点放置于图中央,紧紧围绕该目标中心,通过向四周添加层级分支,进行有目标指向的习作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思维导图让习作内容有广度和深度

很多时候学生的文章之所以会严重缺乏可读性,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思路十分局限,文章中描述的内容没有任何新意。小学生的作文重在联想和想象,在充分的联想中,学生的写作内容就会变得更加充实,才能对题目进行有效地拓展。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线条将其与中心图相连,作为一个分支。一级子中心可以成为下一级联想和想象起点。

借助导图的放射结构,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能使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命题有目的、但无拘束地朝各个角度想开去,并深入地想下去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思维导图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只记一笔流水账的题材雷同、内容苍白,结构老套等问题。

第一次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写作的是语文版第十二册的编写科幻故事,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文字也不接地气,属于空洞无物型。第二次,我用一节课时间带领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理解什么是科学、找到科幻的主体,引领学生将目光转向太空,去寻找外星人的踪影,与嫦娥携手游月球,和日、月、星辰一起散步,将目光瞄向未来的科技发展,引领学生将思维转向神秘的海底去探测丰富的宝藏,想象我们在科技发达的未来社会中怎样生活、做事。思维打开到这一步,学生骚动了,他们发现可以写的东西那么多、接下来,我让学生抓一个点、画一个思维导图,再重写一次。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多了,有写我坐着光速神舟号到太阳系旅游的事,有的写我要建造海底世界故事,还有的写我要恐龙复活在地球上称霸的故事。

三、思维导图让习作方式更有趣味性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有机械重现课本内容的倾向,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思维导图采用图文的方式来表征、组织知识,使散乱、无序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主动形成有组织、有条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思维导图多变的图形、不同的色彩、粗细不等的线条,以及自由的联想状态,正契合了小学生的精神需要,它可以看成是儿童的游戏、一种纸上放飞想象、进行自我表达的游戏,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当思维导图融入习作时,学生的写作活动一改往日的枯燥、乏味,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可爱的图形、夸张的线条、活泼的结构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得习作有更加鲜活的素材、更加灵动的构思。有了思维导图,学生在写作中条理清楚,写作之前先画好导图,就仿佛是给一座美丽的大楼铺下了坚实的地基,在这地基上,学生写作更加得心应手,整个习作过程将是趣味无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

[2]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反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26-30。

论文作者:杨利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谈思维导图让学生作文的优化作用论文_杨利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