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论文_张亚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论文_张亚

(江苏省淮安市曙光双语学校,江苏省 淮安市 223200)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充分应用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践的探索有效解决课堂实效不佳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实效低下的状态之下,学生厌学心理往往较为严重,教师也容易出现疲倦状态,对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益,努力实现课堂教育教学实效的全面性提升。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实效;提高策略

一、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实效主要指的是那些能够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课堂教学实效主要提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获得的效益和产出最多,就是能够让学生们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内容;二是具有教学实效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身入心入的课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聚焦起来,通过教育教学思维和方法的创新,将学生们带入到良好的情景状态之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高速运转状态。三是具有教学实效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长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的课堂,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当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以其较强的目的性和组织性,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知识体系构建中的有效探究性模式。基于此,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化”过程,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必要合作探究情境的创设,借助多种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学习中进行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内化,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获取中更好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比如,在进行《圆的周长》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时间和空间环境进行创设,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强化动手实践操作,先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周长和圆的直径与半径进行测量,对测量的数值进行准确记录,然后总结和分析周长与直径之间的规律,再以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形式对于直径和圆周长之间的比值关系规律进行思考和探索,并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对合作成果进行充分展示,借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的研究交流、直观操作,对圆周率的意义进行揭示,让学生对成功的喜悦和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行充分体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和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强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将现代化的教育思维理念和方法手段充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形俱备的特点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解决信息技术色感、声感、动感、形感方面的优势,将教学中一些抽象、晦涩的内容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思维的激发,实现数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全面突破,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主动性发挥、学习能力培养,而且对于数学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学习效果的优化与提升极为有益。在《圆的面积》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题意想象为依据,对那些学生感觉难度较大、抽象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多媒体演示,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圆的拼、移、拉、分等一系列变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特别是将由圆形到长方形的转变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提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教师应当做到适时、合理、恰当,将多媒体辅助和服务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在图形与几何一章节的教学中,在几何图形的平移、几何图形辅助线的添加中,教师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数学画板等形式实现知识内容的全过程呈现,让学生在动态、立体的直观视觉冲击中更好地领悟知识内容。

(三)强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情境教学模式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创设那些学生较为熟悉或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更好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认知。小学阶段的学生感性认知较强,也有着一定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当首先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对其中的意图和目标进行充分领会,要科学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情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而强化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比如,在《统计》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将背景图展示给学生,再将生日快乐的音乐加入其中,编写相关的故事:今天是猴子爷爷的生日,猴子爷爷家里来了许许多多的客人,为了让客人们吃上可口的饭菜,猴子爷爷需要对到来的动物数量进行统计,以便确定准备多少饭菜。可是来的动物非常多,猴子爷爷如何确定总的人数呢?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小学生们积极地想办法,有的说要对小动物们进行排队,然后让他们依次报数。这样的情景教学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具体、真实、生动的场景和人物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热情的感染。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们站成一排,依次进行报数,选择近乎中间的一位学生,由这位同学开始,同时向左、向右报数,结果左边最后一位同学报的是11,右边最后一名同学报的是13,让学生们计算队列的总人数是多少?很多学生想当然地得到24的结果,然后安排学生数一数队列的人数,学生得到的结果是23,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思考个别同学发现中间的同学报了两次数,从而得到了11+13-1=23的结果。这样的情境教学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了统计计算的知识内容。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强化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应用,强化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晓彩.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2015(2).

[2]纪清波.探讨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措施[J].中华少年,2017(21).

[3]闫宁.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4]曹文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浅谈[J].软件(教学),2015(10).

论文作者:张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论文_张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